炉甘石

炉甘石,中药名。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水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别名 炉眼石,羊肝石,卢甘石,浮水甘石,芦甘石,甘石
药味
药性
归经 脾经,肝经
分类 拔毒生肌药
产地 广西、四川、云南、湖南
功能 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
主治

主要用于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炉甘石
  • 炉甘石
  • 炉甘石
  • 炉甘石
  • 炉甘石
  • 炉甘石
  • 炉甘石
炉甘石

《中国药典》:炉甘石

拼音注音
Lú Gān Shí
别名

甘石、浮水甘石

英文名
GALAMINA
来源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无臭,味微涩。

贮藏

置干燥处。

炮制

炉甘石:除去杂质,打碎。

煅炉甘石:取净炉甘石,照明煅法(附录Ⅱ D)煅至红透,再照水飞法(附录Ⅱ D)水飞,晒干。

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的蓝色沉淀。

归经

归胃经。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不作内服,外用适量。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炉甘石

拼音注音
Lú Gān Shí
别名

甘石(《品汇精要》),卢甘石(《医学入门》),羊肝石(《现代实用中药》),浮水甘石(《中药志》)。

出处

《外丹本草》

来源

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生境分布

产于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地。

原形态

菱锌矿(《石雅》)

三方晶系。晶形呈菱面体,但少见。一般多为土块状、钟乳状、多孔块状等。颜色因杂质而不同,纯净者为白色,含铅者为深绿色,含镉者为黄色,含铁者呈褐色。条痕为白色。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解理依菱面,成107°之斜角,仅显晶集合体始有之.断口参差状。硬度5。比重4.1~4.5。性脆。常见于闪锌矿氧化带中。

性状

为不规则的块状,扁平形戌圆形,大小不一,表面白色或淡红色,有凹陷或小孔洞,显粉性。体轻而质松,易碎,断面白色咸淡红色,呈颗粒状,并有细小孔隙,有吸湿性。气无,味微涩。火煅后即成白色或淡黄色的无晶结块或细致粉末。以块大、白色或显淡红色、质轻者为佳。不熔融。在木炭上烧之则生氧化锌之薄膜,热时黄色、冷后则变为白色。热稀盐酸能使其溶解并产生泡沫。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尚含少量氧化钙0.27%,氧化镁0.45%,氧化铁0.58%,氧化锰0.01%。此石中的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另外,有的炉甘石品种尚含少量钻、铜、镉、铅和痕量的锗与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

煅炉甘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锌。

药理作用

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锌,广用于皮肤科,作为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剂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刨伤。一般用5~10%水混悬液(洗剂),亦有用油膏者。

炮制

炉甘石:拣去杂质,打碎。煅甘石:取净炉甘石,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烧至微红,取出,立即倒入水盆中浸淬,搅拌,倾出混悬液,将石渣晾干,再煅烧3~4次,最后将石渣弃去。取混悬液澄清,倾去清水,将滤出的细粉干燥.黄连水拌甘石:取黄连煎汤,加入上述煅甘石细粉,拌匀并使吸尽,烘干。(每煅甘石细粉100斤,用黄连12斤8两)。

《医学入门》:"炉甘石,用砂罐一盛一盖,于炭火中煅令通赤,以童便或黄连水淬之,再煅再淬,九次,细研水飞过用。"

归经

入肝、脾、肺经。

①《纲目》:"阳明经。"

②《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性味

甘,温。

①《品汇精要》:"味甘,性平,无毒。"

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去翳退赤,收温敛疮。治目赤翳障,烂弦风眼,溃疡不敛,皮肤湿疮。

①《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②《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③《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④《玉楸药解》:"医痔瘘下疳。"

⑤《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用法用量

外用: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

①治目暴赤肿:炉甘石(火煅,尿淬)、风化消,等分。为末。新水化一粟点之。(《御药院方》)

②治诸般翳膜: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开,温洗,日三次。(《宣明论方》)

③治风眼流泪烂弦:炉甘石二两,以黄连一两煎水,入童尿半盏,再熬,下朴消一两,又熬,成,以火煅石淬七次,洗净,为末,入密陀僧末一两,研匀,收点之。(《卫生易简方》)

④治各种睑缘炎:十大功劳根茎五十克,加水五百毫升,煎成浓汁,去渣后加炉甘石粉成为浓糊状,干燥成为散剂。然后取此散剂三十克,加凡士林六十克,羊毛脂十克,调匀成眼膏。涂于睑缘,每日两次。(遵义《新医药资料》(6):85,1970)

⑤治目暗昏花:炉甘石(火煅,童尿淬七次)、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黄丹(水飞)各四两。为末。白沙蜜半斤,以铜铛炼去白沫,更添清水五、六碗,熬沸下药,文武火熬至一碗,滴水不散,以夹纸滤入瓷器收之。频点目用。(《卫生易简方》)

⑥治下部阴疮: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秘传经验方》)

⑦治漏疮不合:童尿制炉甘石、牡蛎粉。外塞之。内服滋补药。(《杂病治例》)

⑧治阴汗湿痒:炉甘石一分,真蚌粉半分。研粉扑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聤耳出脓及黄汁:炉甘石(研)二钱,枯矾二钱,胭脂半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用绵子缠缴耳中脓汁尽,别用绵子蘸药,或干吹少许入耳亦可。如积热上壅,耳出脓水,神芎丸百粒,泻三、五行。(《医方大成论》红绵散)

⑩治齿疏陷物:炉甘石(煅)、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用刷牙,久久自密。(《集玄方》)

各家论述

①《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帖也。"

②《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炉甘石

拼音注音
Lú Gān Shí
别名

甘石、卢甘石、芦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炉眼石、干石

英文名
Calamine
出处

出自《外丹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thsonite;Hydrozincite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主要由闪锌矿氧化分解产生易溶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

2.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主要由闪锌矿蚀变而成。与菱锌矿共生。

资源分布:两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1.菱锌矿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单个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常呈钟乳状、块状、土状、皮壳状集合体。纯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黄、浅绿或浅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暗淡土状光泽,晶面上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5-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4-4.5。

2.呈块状、土状、多孔至致密状、皮壳状、具细纤维构造的同心带状。白色至灰黄、褐紫、浅紫色。土状光泽,亦呈绢丝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3.5-3.8。

栽培

天然矿石。

性状

性状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至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2)浮水甘石(水锌矿) 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均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但由于铁质污染,结晶较差些,往往呈褐棕色,结晶体菱面体清楚,粒径一般为0.01mm,粒与粒镶嵌紧密。折射率Ne=1.849,No=1.621;双折射率Ne-No=0.228。干涉色呈高级彩色,较碳酸盐矿更鲜艳;平行消光。一轴晶;负光性。(2)浮水甘石(水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微带黄色,往往呈环形针状和粒状。针体常沿解理裂隙分布,长0.03mm;粒状菱面体清楚,粒径0.01-0.02mm。折射率Np=1.640,Nm=1.736,Ng=1.750;双折射率Ng-Np=0.110;干涉色鲜艳(较高);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ZnO)不得少于40.0%。

化学成分

1.炉甘石 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尚含少量氧化钙(CaO)0.27%,氧化镁(MgO)0.45%,氧化铁(Fe2O3)0.58%,氧化锰(MnO)0.01%。其中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有的尚含少量钴、铜、镉、铅和痕量的锗、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

2.浮水甘石 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并含铅、镉、镁、铁、铝等杂质。

药理作用

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锌,广用于皮肤科,作为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剂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一般用5-10%水混悬液(洗剂),亦有用油膏者。外用可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生长。能部分吸收创面分泌液,有收敛、保护作用;尚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

炮制

1.炉甘石,用砂罐一盛一盖,于炭火中煅令通赤,以童便或黄连水淬之,再煅再淬,九次,细研水飞过用。

2.黄连菊花煅甘石:取炉甘石装砂嘟噜内,煅至红透取出,趁热倾入水盆内、待晾后捞出晒干研粉;再用水飞法取细粉置下药之煎汤内,捣拌均匀,晒干即可。炉甘石1kg,用黄连、菊花各式各120g。薄荷黄连菊花蝉蜕荆芥桑叶防风煅甘石取以下药料加水2桶,共煎过滤,将炉甘石倒入滤液中,不断搅拌,10余天后取沉淀细粉,供药用。每炉甘石5kg,用薄荷250g;黄连、菊花、蝉蜕、荆芥各120g,桑叶60g,防风各60g。四黄栀子煅甘石:取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加水煎汤汁备用。另将炉甘石置坩埚内,入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入汁中,待汁被吸尽时出,水飞后干燥。每炉甘石1kg;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各6g。

3.煅甘石:取净炉甘石,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烧至微红,取出,立即倒入水盆中浸淬,搅拌,倾出混悬液,将石渣晾干,再煅烧3-4次,最后将石渣弃去。取混悬液澄清,倾去清水,将滤出的细粉干燥。黄连水拌甘石:取黄连煎汤,加入上述煅甘石细粉,拌匀并使吸尽,烘干。(每煅甘石细粉100斤,用黄连12斤8两)

鉴别

(1)取本品在紫外光灯(253.7nm)下检视,显浅蓝紫色荧光。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将此气体涌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发生折色沉淀。(检查碳酸盐)(3)取本品稀盐酸溶液,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蓝色沉淀。(检查锌盐)(4)取本品1小块,置具有圆孔软木塞试管内,灼烧,在管壁有水生成(检查水锌矿);在管壁无水生成。(检查菱锌矿)

归经

肝;脾;肺经

性味

甘;平;温;无毒

注意

忌内服。

功能主治

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主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用法用量

外用: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复方

治目暴肿方《御药院方》;治风眼流泪烂弦方《卫生简易方》;治目眩昏花方《卫生简易方》;治下疳阴疮方《秘传经验方》;治阴汗湿痒《仁斋直指方》

各家论述

1.《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2.《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3.《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4.《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5.《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6.《玉楸药解》:医痔痿下疳。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炉甘石

功效作用

功能

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

主治

主要用于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不良反应

1、炉甘石可使蛋白质沉淀,误服后可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出现头晕,恶心,喉头发紧,腹泻等。吐出物为紫蓝色,大便带血,也可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现象。重者可出现呼吸急促,脉速,血压升高,瞳孔扩大,抽搐,昏迷及休克等。部分患者有腰痛、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

2、口服炉甘石中毒者,可选用1%鞣酸溶液、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5%药用炭沉悬液洗胃及灌肠,再内服或灌入50%硫酸镁50-60ml导泻。也可内服蛋白水、牛奶等,以沉淀金属盐类,并给予米汤、橄榄油等润滑剂。有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时,应由静脉补液纠正。也可应用巯基解毒药,二巯基丁酸钠及促排灵等。亦可用中药荆芥9克、防风9克、银花15g、连翘9g、陈皮9g、法半夏9g、绿豆30g、甘草15g,加水煎煮2次,对在一起,早晚分服。或用黄芩9g、黄柏9g、泽泻9g、猪苓15g、车前子10g(包煎)、甘草15g,水煎服。

3、炉甘石用量过大或误服可致中毒,也可因长期应用蓄积中毒,故其预防措施为严格控制内服量,大面积外用时,也应注意不要长期应用。

注意事项

宜炮制后外用,专做外用,不做内服。

化学成分

1、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尚含少量氧化钙0.27%,氧化镁0.45%,氧化铁0.58%,氧化锰0.01%。其中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有的尚含少量钴、铜、镉、铅和痕量的锗、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

2、浮水甘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并含铅、镉、镁、铁、铝等杂质。

药理作用

1、本品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锌,能部分吸收创面分泌液,有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作用。亦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常用于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一般用5%-10%洗剂。

2、炉甘石中铅的含量较高(0.42%-2.9%),铅能抑制人体血红蛋白合成中的酶体系和脑中葡萄糖代谢,导致脑组织缺氧产生脑损伤。此外镉含量也较高,它是一个有害的微量元素。故炉甘石中铅、镉含量应有一个规定限量。

毒理作用

小鼠静脉注射炉甘石煎剂的LD50为12.90g/kg,并出现肝充血。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2、《得配本草》:得真蚌粉,扑阴汗湿痒;配孩儿茶,搽下疳,阴疮。

3、《本草用法研究》:同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齿疏者,久久能自密。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目生翳膜,《宜明论方》用本品配青矾、朴消与沸水化开,温洗患处。

2、治目赤肿痛,眼睑赤烂或翼状胬肉遮睛,常配硼砂、玄明粉、冰片研细末点眼,方如《证治准绳》白龙丹。

3、治痈疽溃后,脓水将尽,可与乳香、琥珀、朱砂等同用。

4、治阴汗湿痒,可与蚌粉、五倍子等研末外掺,如《直指方论》阴汗湿痒方。

5、治聤耳出脓及黄汁,配枯矾、胭脂、麝香为末吹耳,如《医方大成》红绵散。

相关配伍

1、炉甘石配冰片:炉甘石明目、收湿、敛疮;冰片性行散,清热明目。二药一敛护,一清一散,使热毒去而创面生。二药配伍,使清热解毒,明目退翳之力更为显著。适用于目赤翳障、溃疡不敛等。

2、炉甘石配煅石膏:二药都能敛疮生肌,炉甘石且可止痒。适用于皮肤湿疮、溃烂、瘙痒。

鉴别用药

煅淬品与黄连及三黄汤煅淬或拌制品:炉甘石应炮制后使用,不作内服,专作外用,一般多为外敷剂。经煅淬后,质地纯洁细腻,消除对黏膜创面的刺激性,适用于眼科及皮肤科。采用黄连及三黄汤煅淬或拌制,可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的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相关药品

创灼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拔毒生肌散、八宝眼药。

相关方剂

治目暴肿方(《御药院方》)、治诸般翳膜方(《宣明论方》)、治风眼流泪烂弦方(《卫生易简方》)、重明散(《卫生宝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从矿中挖出后,拣去杂石、去净泥土。

炮制方法

1、炉甘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碎。

2、煅炉甘石:取净炉甘石,置耐火容器中,放无烟炉火内,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入水中浸淬,搅拌,倾取混悬液,未透者沥干后,再煅烧,反复浸淬3-4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倾去上层清水,干燥研散。

3、制炉甘石:

(1)黄连汤制炉甘石:用黄连煎汤,过滤去渣,加入煅炉甘细粉中拌匀,吸尽后,干燥。每炉甘石细粉100kg,用黄连12.5kg。

(2)三黄汤制炉甘石:取黄芩、黄连、黄柏煎汤,过滤去渣加入炉甘石细粉中拌匀,吸尽后,干燥。每煅炉甘石细粉100kg,用黄连、黄芩、黄柏各12.5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药材鉴别

鉴别

1、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发生二氧化碳气,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的蓝色沉淀。

药材性状

生甘石(菱锌矿)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饮片性状

1、炉甘石:为不规则的碎块状,表面白色或淡红色,显粉性,无光泽,呈蜂窝状。体轻而质松,易碎断面灰白色或淡棕色,呈颗粒性。无臭,味微涩。

2、煅炉甘石:为灰白色或白色细粉,质轻。

3、黄连汤制炉甘石:为黄色细粉,质轻,味极苦。

4、三黄汤制炉甘石:为深黄色细粉,质轻,味苦。

矿物学信息

矿物种属

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水锌矿。

形态特征

1、菱锌矿: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单个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常呈钟乳状、块状、土状、皮壳状集合体。纯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黄、浅绿或浅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暗淡土状光泽,晶面上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5-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4-4.5。

2、水锌矿:晶体结构属单方晶系,呈块状、土状、多孔至致密状、皮壳状、具细纤维构造的同心带状。白色至灰黄、褐紫、浅紫色。土状光泽,亦呈绢丝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3.5-3.8。

分布区域

两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地。

生长环境

1、菱锌矿: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主要由闪锌矿氧化分解产生易溶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

2、水锌矿: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主要由闪锌矿蚀变而成。与菱锌矿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