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露珠草

南方露珠草,中药名。为柳叶菜科露珠草属植物南方露珠草CircaeamollisS.etZ.的全草或根。植物南方露珠草,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乳痈,瘰疬,疮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别名 拐子菜《湖南药物志》,辣椒七、白辣蓼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假蛇床子《元江哈尼族药》,白洋漆药(云南),野牛夕、红节草(湖北)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平。入肝、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瘀肿,乳痈,瘰疬,疮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南方露珠草
  • 南方露珠草
  • 南方露珠草
南方露珠草
拼音注音
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
别名

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

英文名
all-grass of South Circaea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南方露珠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mollis sieb et Zucc[C. coreana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暗无天日干。秋季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4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茎密被弯曲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2cm,具短弯曲柔毛;叶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4.5cm,被疏短曲柔毛,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稀为圆形,边缘有疏锯齿,被短弯曲柔毛。总状药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弯曲柔毛或近无毛;苞片小;药两性;萼筒卵形,先端裂片2;花瓣2,倒卵形,长约花萼裂片的一半,先端凹缺;雄蕊2;子房下位,2室。果实坚果状,倒卵状球形,长3-3.5mm,直径约3mm,具4纵沟,外被钩状毛;果柄被短柔毛或近无毛,稍长于果实或近等长。花期7-9月,果期9-11月。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乳痈;瘰疬;疮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祛风湿,止痛功能。外敷无名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南方露珠草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瘀肿,乳痈,瘰疬,疮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论述
《湖南药物志》:“祛瘀生新。治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跌打损伤,鲜南方露珠草捣烂敷。并以60-90g水煎服,或捣烂以淘米水泡服。(《湖南药物志》)

2、治疮疡未溃,颈淋巴结核,假蛇床子根30g。水煎服。(《元江哈尼族药》)

3、治乳痈初起,假蛇床子根30g,紫茉莉根20g,陈皮15g,葛根30g,紫花地丁10g。水煎服。(《元江哈尼族药》)

4、治无名肿毒,假蛇床子根20g,毛牛舌头叶根30g,野荷根30g。水煎服。(《元江哈尼族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秋季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柳叶菜科露珠草属植物南方露珠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茎密被弯曲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2cm,具短弯曲柔毛;叶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4.5cm,被疏短曲柔毛,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稀为圆形,边缘有疏锯齿,被短弯曲柔毛。总状药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被弯曲柔毛或近无毛;苞片小;药两性;萼筒卵形,先端裂片2;花瓣2,倒卵形,长约花萼裂片的一半,先端凹缺;雄蕊2;子房下位,2室。果实坚果状,倒卵状球形,长3-3.5mm,直径约3mm,具4纵沟,外被钩状毛;果柄被短柔毛或近无毛,稍长于果实或近等长。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2400m的山坡林下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