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参叶

福参叶,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福参AngelicamoriiHayata的叶。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具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
别名 -
药味 辛、苦
药性
归经 辛、苦,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
福参叶
  • 福参叶
  • 福参叶
福参叶
拼音注音
Fú Shēn Yè
英文名
Angelica morii Hayara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福参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a morii Hayata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圆锥形,稍弯曲,长约至10cm,棕褐色。茎直立,少分枝,径约1cm,光滑无毛。基生叶和茎生叶均为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基生叶叶柄长可达20cm,叶柄基部膨大成管状叶鞘,抱茎,前背面有毛;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3裂至3深裂,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端尖,有缘毛,两无毛或沿叶脉有短毛;顶部叶简化成短管状鞘。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5-10cm,有短柔毛;总苞片1-2,早落;伞辐10-14(-20);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有短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黄白色;萼齿小呀不明显;花瓣长卵形,无毛;花柱基短圆锥形。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3-4mm,无毛,背棱线形,侧棱翅产太,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除湿。主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福参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消肿。治风湿性关节痛。”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叶,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植物福参。
形态特征
福参又名:土参、山芹菜、天池参。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圆锥形,稍弯曲,长约至10cm,棕褐色。茎直立,少分枝,径约1cm,光滑无毛。基生叶和茎生叶均为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基生叶叶柄长可达20cm,叶柄基部膨大成管状叶鞘,抱茎,背面有毛;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3裂至3深裂,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端尖,有缘毛,两面无毛或沿叶脉有短毛;顶部叶简化成短管状鞘。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5-10cm,有短柔毛;总苞片1-2,早落;伞辐10-14(-20);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有短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黄白色;萼齿小或不明显;花瓣长卵形,无毛;花柱基短圆锥形。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3-4mm,无毛,背棱线形,侧棱翅状,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溪沟石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