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茎叶,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的茎叶。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清热解暑之功效。常用于暑月之外感风热及头痛发热。
暑月之外感风热及头痛发热。
《别录》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茎叶。
《纲目》:"酸,寒,无毒。"
《别录》:"疗中热伤暑。"
内服:煎汤,3~5钱。
《本草正义》:"瓜蒌茎叶治中热伤暑,以其清芬凉爽,故善涤暑。又其味微酸,自能振刷精力,以御酷暑之炎热。亦犹孙真人所谓季夏之间,困乏无力,宜服五味子汤以收耗散之气,使人精神顿加也。"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栝楼茎叶
清热解暑。
暑月之外感风热及头痛发热。
内服:煎汤9-15g。
尚不明确。
《名医别录》:“疗中热伤暑。”
葫芦科植物栝楼。
攀援藤本,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长宽均约5-20厘米,常3-5(-7)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弯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叶柄长3-10厘米,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3-7歧,被柔毛。花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粗壮,具纵棱与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厘米,花梗长约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3)厘米,宽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厘米,顶端扩大,径约10毫米,中、下部径约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3-5毫米,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20毫米,宽18毫米,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6毫米,径约4毫米,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圆筒形,长2.5厘米,径1.2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厘米,径1厘米,花柱长2厘米,柱头3。果梗粗壮,长4-11厘米;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7-10.5厘米,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毫米,宽7-12毫米,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常生长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或在自然分布区内,广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