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布木

破布木,中药名。为紫草科植物破布木CordiadichotomaFrost.f.的根或果实。破布木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等地。具有行气止痛,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心胃气痛,湿热腹泻,急、慢性支气管炎。
别名 青桐翠木、青桐木、狗屎木
药味 味微甘
药性
归经 味微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行气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 用于心胃气痛,湿热腹泻,急、慢性支气管炎。
破布木
  • 破布木
  • 破布木
  • 破布木
破布木
拼音注音
Pò Bù Mù
别名

青桐木、青桐翠木、纸鹞高树

来源

紫草科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 Forst. f.,以根、果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性味

微甘,平。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化痰止咳。

心胃气痛,湿热腹泻:根0.5~1两,水煎服。

急、慢性支气管炎:果3~4钱,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破布木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气止痛,化痰止咳。
主治
用于心胃气痛,湿热腹泻,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每用干根0.5-1两,水煎服或酒水各半加瘦肉同煎服。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心胃气痛、湿热腹泻:用根15-30g,水煎服。

2、急、慢性支气管炎,用果9-12g,水煎服。(1-2方出自《广西特色中草药资源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果,秋季成熟时采,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紫草科植物破布木。
形态特征
乔木,高5-10cm,无毛或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0cm,宽4-6cm,先端钝短尖,基部短尖或浑圆,边近全缘。2-4月开花,伞房花序生于腋生的短枝顶端,松散;花白色或黄白色,无柄;萼卵形;花冠管不长于花萼,喉部和雄蕊有毛,裂片外翻。核果卵形,夏秋成熟,初时淡红黄色,后变黑色,长1-1.5cm,有小尖头,宿萼阔漏斗形,扩大,径约8mm。种子通常1颗。果期6-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疏林、山谷、溪边、路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