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根

佛手柑根,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根。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顺气化痰之功效。用于肝胃气痛,脾肿大,癫痫。

别名 -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脾、胃、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顺气化痰。
主治

用于肝胃气痛,脾肿大,癫痫。

佛手柑根
  • 佛手柑根
  • 佛手柑根
佛手柑根

《中药大辞典》:佛手柑根

拼音注音
Fó Shǒu Gān Gēn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9~10月挖取,晒干。

性味

《重庆草药》:"味苦辛,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顺气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鲜佛手根五至八钱,猪小肚一个洗净,水适量煮服。(《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佛手柑根

拼音注音
Fó Shǒu Gān Gēn
英文名
root of Fleshfingered Citron
出处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 (Noot.)Swingle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 (Noot.)Swingl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热带、亚热带。

资源分布: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原形态

佛手柑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色,幼枝略带紫红色,有短而硬的刺。单叶互生;叶柄短,长3-6mm,无翼叶,无关节;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花单生,簇生或为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于房椭圆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尖,其裂数代表心皮数,表面橙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有时不完全发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归经

脾;胃;肾经

性味

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顺气化痰。主肝胃气痛;脾肿大;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顺气止痛。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佛手柑根

功效作用

功能

顺气化痰。

主治

用于肝胃气痛,脾肿大,癫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脾肿大,十二指肠溃疡,癫痫。”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十二指肠溃疡:佛手鲜根30g,醋制鳖甲粉9g,猪心1个。水炖服。

2、治癫痫:佛手根30g,雌白绒鸡1只,宰净。炖服。(1-2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3、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鲜佛手根15-24g,猪小肚1个,洗净,水适量煮服。(《闽南民间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佛手。

形态特征

佛手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色,幼枝略带紫红色,有短而硬的刺。单叶互生;叶柄短,长3-6mm,无翼叶,无关节;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花单生,簇生或为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子房椭圆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尖,其裂数代表心皮数,表面橙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有时不完全发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分布区域

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道地产区

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热带、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