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金

独脚金,中药名。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Strigaasiatica(L.)O.Kuntz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别名 疳积草、黄花草
药味 甘、淡
药性
归经 甘、淡,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消积。
主治 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
独脚金
  • 独脚金
  • 独脚金
独脚金
拼音注音
Dú Jiǎo Jīn
别名

疳积草、黄花草、消米虫[湖北巴东]

来源

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 (L.) O. Kuntz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清热,消积。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成人3~5钱,小儿1~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独脚金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消积。
主治
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成人3~5钱,小儿1~3钱。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
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小草本,半寄生,高6~25厘米,全株粗糙,且被硬毛;茎多呈四方形,有2条纵沟,不分枝或在基部略有分枝。叶生于下部的对生,上部的互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狭卵形,长5~12毫米,宽1~2毫米,但最下部的叶常退化成鳞片状。茎单一或间有下部分枝,纤细,长3~15厘米,灰褐色,被粗糙短毛,茎部生稀疏微细须根,质稍柔韧。叶小,互生,线形或披针形,上部叶较大,长4~10毫米左右,常贴生于茎上,下部叶小,鳞片状。花黄色或紫色,腋生或排成稀疏穗状花序;苞片明显,长于萼;气无,味淡。以色灰黑、柔嫩、带花穗者为佳。气无,味淡。
分布区域
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