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肾

鹿肾(PenisetTestisCervi),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阴茎和睾丸。宰杀后,割取阴茎及睾丸,除去残肉及油脂、固定于木板上风干。亦可用沸水浇烫后置烤箱80℃烤干。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味甘、咸,性温,归肝、肾、膀胱经,具有补肾精、壮肾阳、强腰膝的功效,常用于肾虚劳损、腰膝酸痛、耳聋耳鸣、阳痿滑精、宫寒不孕。
别名 鹿冲,鹿肾
药味 咸,甘
药性
归经 膀胱经,肾经,肝经
分类 补虚药
产地 -
功能 补肾精,壮肾阳,强腰膝。
主治 肾虚劳损,腰膝酸痛,耳聋耳鸣,阳痿滑精,宫寒不孕。
鹿肾
  • 鹿肾
  • 鹿肾
鹿肾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肾

拼音注音
Lù Shèn
别名

鹿鞭、鹿冲

来源

鹿阴茎及睾丸部分。将鹿的阴部割下后除去残肉及油脂风干而成。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下乳。用于肾虚,性神经衰弱,遗精,滑精,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

1~3钱。多入丸剂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鹿肾

拼音注音
Lù Shèn
别名

鹿茎筋(《千金·食治》),鹿鞭、鹿阴茎(《医林纂要》),鹿冲(《四川中药材生产技术》),鹿冲肾(《四川中药志》)。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雄性的外生殖器。宰鹿后,割取阴茎及睾丸,除净残肉及油脂,固定于木板上风干。

生境分布

产东北、河北、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

呈长条状。马鹿肾长45~60厘米,直径4~5厘米,梅花鹿肾长约15厘米,直径3~4厘米;表面棕色,有纵行的皱沟,顶端有一丛棕色的毛。中部有睾丸二枚,椭圆形,略扁。质坚韧;气微腥。以粗壮、条长。无残肉及油脂者为佳。

炮制

鹿肾片:将鹿肾洗净,温水浸润,切片,晒干或烘干。鹿肾粉:将鹿肾片入炒热的砂子中,并同炒至松泡,取出碾粉。

归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肾、膀胱三经。"

性味

甘咸,温。

①《别录》:"平。"

②《纲目》:"甘,平,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热。"

④《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咸辛,无毒。"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益精。治劳损,腰膝酸痛,肾虚耳聋,耳鸣,阳痿,宫冷不孕。

①《别录》:"主补肾气。"

②《千金·食治》:"主劳损。"

③《日华子本草》:"补中,安五藏,壮阳气,作酒及煮粥服。"

④《日用本草》:"补腰脊。"

⑤《河北药材》:"补肾益精,活血催乳。"

⑥《四川中药志》:"治阳萎,肾虚耳呜,妇人子宫寒冷,久不受孕,慢性睾丸发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煮食、熬膏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五劳七伤,阳气衰弱,益气力:鹿肾一对(去脂膜,细切),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切),粳米二合。先以水二大盏,煮米作粥,欲熟,下鹿肾、苁蓉、葱白、盐、椒食之。(《圣惠方》鹿肾粥)

②治肾气损虚,耳聋:鹿肾一对(去脂膜,切),粳米二合。于豉汁中相和,煮作粥,入五味,如法调和,空腹食之;作羹及入酒并得,食之。(《圣惠方》鹿肾粥)

③治阳事不举:鹿肾、枸杞、菟丝子、巴戟、狗肾,为丸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妇人血虚,淋带,腰膝酸痛,不能受孕者:鹿肾熬胶,与阿胶撺入服之。(《中国医学大辞典》)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鹿肾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精,壮肾阳,强腰膝。
主治
肾虚劳损,腰膝酸痛,耳聋耳鸣,阳痿滑精,宫寒不孕。
禁忌
本品温热,凡有热疾、胃火者忌服。
注意事项
素体阳盛者慎服。
药理作用
本品含脂肪、蛋白质等成分,具有补肾壮阳、活血催乳、暖子宫等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肾气损虚耳聋:鹿肾1对,(去脂膜,切),粳米二合。上于豉汁中相和,煮作粥,入五味,如法调和,空腹食之。作羹及入酒并得食之。(《圣惠方》鹿肾粥)

2、治五劳七伤、阳气衰弱、益气力:鹿肾1对(去脂膜,细切),肉苁蓉二两(约60g)(酒浸一宿,刮去皱皮,切),粳米二合。先以水二大盏,煮米作粥,欲熟,下鹿肾、苁蓉、葱白、盐椒,食之。(《圣惠方》鹿肾粥)

3、治阳痿、宫寒不孕:鹿肾1具,补骨脂30g,肉苁蓉30g,枸杞30g,韭菜子15g,巴戟天15g。共研为末,制成9g蜜丸。每服1丸,日服2次。(《东北动物药》)

4、治妇人血虚、腰膝酸痛、不能受孕者:鹿肾熬胶,与阿胶撺入服之。(《中国医学大辞典》)

5、治阳痿不举:鹿肾、枸杞、菟丝子、巴戟、狗肾,为丸服。

6、治阳痿不举、梦遗:鹿肾200g,牛鞭300g,炖汤服。

7、治阳痿、早泄:鹿肾200g,芡实300g,煮粥食之。

8、治阳痿、梦遗、早泄:鹿肾100g,狗肾200g,牛鞭200g,淫羊藿50g,冰糖50g,白酒5000g。浸泡1月,每日3次,每次15ml。

9、治腰痛、膝酸:鹿鞭200g,杜仲200g,浸酒饮之。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宰杀后,割取阴茎及睾丸,除去残肉及油脂、固定于木板上风干。亦可用沸水浇烫后置烤箱80℃烤干。
炮制方法

1、鹿鞭: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筋膜,洗净,取出干燥。用文火加热烘烤至软,趁热切成薄片。

2、鹿鞭粉:取滑石粉置锅内(滑石粉用量,以烫炒时能将鹿鞭片掩埋,并剩余部分为宜),中火加热至翻动呈灵活状态后,倒入净鹿鞭片,翻炒至形体鼓起,呈深黄色时,快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碾成粉末。

3、鲜鹿鞭:用清水洗净,除筋膜,再洗净血水,用鸡肉、姜、葱、料酒同煮,除去臊味即得。(每公斤鹿鞭,用鸡肉300g,姜20g,葱30g,料酒30g)

4、鹿肾片:将鹿肾洗净,温水浸润,切片,晒干即得。

5、泡发鹿肾:取干鹿肾放入盆内,加入苏打(碱),加温热水,淹过鹿肾,冬天7天,夏天4天即得(每公斤鹿肾用碱30g)。

6、油砂炒鹿肾:将油和砂子在一起炒热,再放入鹿肾片,炒至黄色即得。(每公斤鹿肾用素油300g,砂子1000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通风、干燥处,防蛀。~~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
形态特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蹠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干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