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毒茴,中药名。为八角科植物红茴香IlliciumhenryiDiels的果实。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温胃止呕,行气镇痛之功效。常用于胃寒呕吐,疝气,小腹胀痛。
胃寒呕吐,疝气,小腹胀痛。
红茴香、野茴香、土大茴、山大茴、山八角、山木蟹
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窄叶红茴香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或红茴香I. henryi Diels,以根及根皮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1)红毒茴根、根皮均有毒,用时不可过量。果亦有毒,不可作八角茴香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中毒症状:一般出现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出汗、抽搐,严重者磨牙、发绀、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甚至因惊厥而致死。解救方法:早期采用催吐、洗胃、导泻;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作及时的对症治疗。
(2)同属植物东毒茴(大毒茴、莽草)Illicium religiosum Sieb. et Zucc.对延脑生命中枢有兴奋作用。中毒症状与解救方法与红毒茴相似。
辛,温。有毒。
散瘀止痛,祛风除湿。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根1~2钱,水煎服;根皮研末吞服,每次不可超过3分。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红毒茴
温胃止呕,行气镇痛。
胃寒呕吐,疝气,小腹胀痛。
内服:10-15g。
本品有毒,用时不可过量。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及时作对症治疗。
红毒茴根、根皮均有毒,用时不可过量。果亦有毒,不可作八角茴香用,以免发生中毒事故。中毒症状:一般出现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出汗、抽搐,严重者磨牙、发绀、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甚至因惊厥而致死。
解救方法:早期采用催吐、洗胃、导泻;中毒症状出现时,可服生甘草汤,糖水,注射葡萄糖盐水,冬眠灵,并作及时的对症治疗。
1、治胃寒作吐:红毒茴15g,白蔻、木香各10g,丁香5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2、治疝气:红毒茴、葫芦巴、土巴戟、川楝子各15g,制川乌、吴萸各5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本品果,根及根皮均有毒,用时不可过量。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用。
八角科植物红茴香。
红茴香,又名土八角、七大香、八角茴、野八角、山木蟹、桂华钻。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7m。树皮灰白色,幼枝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近轴面有纵沟,上部有不明显的窄翅;叶片革质,长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6cm,宽2-4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边缘稍反卷;上表面深绿色,有光泽及透明油点,下表面淡绿色。花红色,腋生或近顶生,单生或2-3朵集生;花梗长1-5cm;花被片10-14,最大一片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7-10mm,宽5-8mm;雄蕊11-14,排成一轮;心皮7-8,花柱钻形,长2.3-3.3mm。聚合果径1.5-3cm,蓇葖果7-8,单一蓇葖果先端长尖,略弯曲,呈鸟喙状。种子扁卵形,棕黄色,平滑有光泽。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于海拔300-2500m山地密林、疏林或山谷、溪边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