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穗草胡椒

短穗草胡椒,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短穗草胡椒PeperomiaduclouxiiC.DC.的全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祛风除湿,化瘀散结,消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近试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等癌肿。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化瘀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近试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等癌肿。
短穗草胡椒
  • 短穗草胡椒
  • 短穗草胡椒
  • 短穗草胡椒
短穗草胡椒
拼音注音
Duǎn Suì Cǎo Hú Jiāo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短穗草胡椒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peromia duclouxii C.DC.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300m 间的阴湿岩石上或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原形态

短穗草胡椒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不超过10cm。茎匍匐,纤弱,线状,多分枝,节上生根,无毛或被疏毛。叶3-4片轮生,薄膜质;叶柄短,长1-3mm;叶片倒圆形或长卵形,长5-12mm,宽3-7mm,先端微凹或圆,基部渐狭或楔形,两面幼时被细短柔毛,后变为无毛,先端凹缺处常有细缘毛;叶脉1条。穗状花序顶生,单生,长于叶片,长1-2cm,直径约1mm;总花梗长于叶柄,长5-10mm,其与花序轴均无毛;花稍密集;苞片近圆形,盾状,具短柄,直径0.5mm;花丝极短,花药近圆形;子房倒卵形,柱头顶生,无毛。浆果卵状长圆形,长约0.8mm,直径约0.4mm,无毛。花期4-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茎肉质,细圆柱形,扭曲,多分枝,长4-8cm;表面有细纵纹。叶片展平后呈倒卵形,长2-8mm,宽1-5mm,叶脉1条,几无柄。枝顶常有穗状花序。气微,味淡。

性味

辛;凉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化瘀散结;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胃癌;食管癌等癌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涂;亦可煎汤熏洗。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短穗草胡椒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化瘀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近试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等癌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涂;亦可煎汤熏洗。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茎肉质,细圆柱形,扭曲,多分枝,长4-8cm;表面有细纵纹。叶片展平后呈倒卵形,长2-8mm,宽1-5mm,叶脉1条,几无柄。枝顶常有穗状花序。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椒科植物短穗草胡椒。
形态特征
矮小、匍匐草本,高5-10厘米;茎纤细,线状,多分枝,节上生根,无毛或被疏毛。叶3-4片轮生,薄膜质,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5-12毫米,宽3-7毫米,顶端圆或稀有微凹,基部楔形,两面幼时被细的短柔毛,后变无毛,顶端凹缺处常有细缘毛;叶脉1条;叶柄短,长1-3毫米。穗状花序顶生,单生,长于叶片,长1-2厘米,直径约1毫米;总花梗长于叶柄,长5-10毫米,其与花序轴均无毛;花稍密集;苞片近圆形,盾状,具短柄,直径约0.5毫米;花药圆形,花丝极短;子房倒卵形,柱头顶生,无毛。浆果卵状长圆形,长约0.8毫米,直径约0.4毫米,无毛。花期4-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0-2300m间的阴湿岩石上或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