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千屈菜

毛千屈菜,中药名。为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植物毛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var.tomentosaDC.的根状茎及全草。植物毛千屈菜,分布于东北及中南地区。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全草:主治痢疾、血崩、高热。根状茎外用:主治宫颈炎,烧烫伤。
别名 -
药味 味甘、苦
药性
归经 味甘、苦,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全草:主治痢疾、血崩、高热。根状茎外用:主治宫颈炎,烧烫伤。
毛千屈菜
  • 毛千屈菜
  • 毛千屈菜
毛千屈菜
别名

水滨柳、铁菱角

来源

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植物毛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 var. tomentosa DC.,以根状茎及全草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

性味

甘、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全草:用于痢疾、血崩、高热。根状茎:外用治宫颈炎、烧烫伤。

用法用量

5钱~1两,水煎服。根状茎适量,水煎外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毛千屈菜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全草:主治痢疾、血崩、高热。根状茎外用:主治宫颈炎,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全草9-30g,水煎服。外用:根状茎,水煎外洗。
药理作用
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洗净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植物毛千屈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根状茎粗壮,有时膨大如菱角状,外皮黑色,故有“铁菱角”之称。茎直立,多分枝,幼时四棱形,有细毛。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披针形,长3-3.8厘米,宽5-8毫米,基部圆形或心形而抱茎,密生柔毛。夏季开紫色花,为腋生穗状花序;花萼6裂;花瓣6;雄蕊长短不一。蒴果。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中南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水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