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茎独活

短茎独活,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短茎古当归Archangelicabrevicaulis(Rupr.)Rchb.的根。分布于新疆天山山区。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风火牙痛。
别名 独活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 风寒湿痹,腰膝冷痛,风火牙痛。
短茎独活
  • 短茎独活
  • 短茎独活
短茎独活
拼音注音
Duǎn Jīnɡ Dú Huó
别名

独活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短茎古当归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hangelica breuicaulis(Rupr.)Echb.[Angelicarpa breuicaulis Rupr,; Angelica breuicarlis (Rupr.)B. Fedtsch.]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森林河谷和潮湿的阴坡亚主同山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天山山区。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圆柱形,粗壮,棕褐色,表面有细密环纹,并有特异气味。茎有细纵深沟纹,中空。叶柄长9-20cm,下部膨大成阔囊状叶鞘,宽3-6cm,背面沿叶脉密生短毛;叶片轮子廓阔卵形,长13-17cm,宽10-17cm,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圆形至长圆形,先端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钝齿或不规则锐齿,齿端有短尖头,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有较密的短毛;茎顶部叶简化成囊状的鞘。复伞形花序直径6-15cm;伞辐20-40,长4-7cm;总苞片1-2,狭披针形,有缘毛,常早落;小伞形花序有花约25朵;小总苞片多数,狭披针形;无萼齿;花瓣白色,长圆形;花柱基扁平,边缘略呈波状;花叉开。果实椭圆形,长6-8mm,宽3-5mm,背棱显着隆起,厚去状,侧棱翅状,比果体狭,棱槽内有油管3-4,合生面有油管6-7。花期7-8,果期8-9月。

化学成分

根含茴芹素(pimpinellin),异香柑内酯(isobergapten),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香柑内酯(bergapten),牛防风素(sphondine)。

性味

味辛;苦;性温

注意

阴虚火旺者慎服。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短茎独活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
风寒湿痹,腰膝冷痛,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服。
相关论述
《新疆中草药》:“祛风,除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腰腿冷痛,风火牙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炎:独活、防风、艾叶、秦艽、菖蒲各9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2、治腰痛(腰肌劳损):独活6g,接骨木15g,穿地龙15g,老鹤草12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植物短茎古当归。
形态特征
短茎古当归,又名水防风。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粗壮,棕褐色,有密集的环形细皱纹,并有特异的气味。茎高40-100厘米,粗2-3厘米,有时短缩,有细的纵深沟纹,中空。叶柄长9-20厘米,下部膨大成长圆形或阔囊状叶鞘,宽3-6厘米,背面沿叶脉密生短毛;叶片轮廓阔卵形,长13-17厘米,宽10-17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圆形至长圆形,基部渐狭,无柄或有短柄,顶端尖,边缘有钝齿或不规则的锐齿,齿端有短尖头,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有较密的短毛;茎顶部叶简化成囊状的鞘。复伞形花序直径6-15厘米,花序梗、伞辐、花柄均有短毛,伞辐20-40,长4-7厘米;总苞片1-2,狭披针形,有缘毛,常早落;小伞形花序有花24-25;小总苞片多数,狭披针形,比花柄长,有短毛;花白色;无萼齿;花瓣长圆形,顶端渐尖,略向内折;花柱基扁平,边缘略呈波状;花柱叉开。果实椭圆形,长6-8毫米,宽3-5毫米,背棱显著隆起,厚翅状,侧棱翅状,比果体狭,棱槽内有油管3-4,合生面油管6-7。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新疆天山山区。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森林河谷和潮湿的阴坡亚高山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