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肉(MusculusCervi),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肉。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马鹿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味甘,性温,归脾、肾经,具有益气助阳、养血祛风的功效,常用于虚劳赢瘦、阳痿腰酸、中风口僻。
虚劳赢瘦,阳痿腰酸,中风口僻。
《别录》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
含水分75.76%,粗蛋白质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
甘,温。
①《别录》:"温。"
②《千金·食治》:"味苦,温,无毒。"
③《饮膳正要》:"味甘,温,无毒。"
补五脏,调血脉。治虚劳羸瘦,产后无乳。
①《别录》:"补中,强五藏,益气力。生者疗口僻,割,薄之。"
②《食疗本草》:"补虚羸瘦弱,利五藏,调血脉。"
③《纲目》:"养血,治产后风虚邪僻。"
④《医林纂要》:"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暖腰脊。"
⑤《随息居饮食谱》:"强筋骨。"
内服:煮食、煎汤或熬膏。外用:捣敷。
①治产后乳无汁:鹿肉四两。洗,切,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作臛,任意食之。(《寿亲养老新书》鹿肉臛)
②治中风口僻不正:生鹿肉和生椒捣薄之,正则急去之。(《纲目》)
《纲目》:"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出自《名医别录》
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性状鉴别,干燥品为横切或纵切成条状或块状的肌肉块,大小不等,肌肉纤维束明显;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并混有黄白色呈半透明状的筋膜,质较轻,易撕裂。鲜品呈暗红色或红紫色,质柔韧。气腥膻,味微咸。
梅花鹿或马鹿的肉含水分75.76% ,粗蛋白质19.77% ,粗脂肪1.92% ,灰分1.13%。
脾;肾经
味甘;性温
上焦有痰热,胃家有火,阴虚火旺吐血者慎服。
益气助阳;养血祛风。主虚劳赢瘦;阳痿腰酸;中风口僻
内服:煮食、煎汤或熬膏,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①治产后乳无汁:鹿肉四两。洗,切,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作矐,任意食之。(《寿亲养老新书》鹿肉矐)②治中风口僻不正:生鹿肉和生椒捣薄之,正则急去之。(《纲目》)
《纲目》: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鹿肉
益气助阳,养血祛风。
虚劳赢瘦,阳痿腰酸,中风口僻。
内服:煮食、煎汤或熬膏,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上焦有痰热,胃家有火,阴虚火旺吐血者慎服。
药膳食疗:
竹鹿肉球: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用于溃疡病、慢性胃炎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得温则舒、口溃不渴、时泛清涎、体倦畏寒、四肢不温、大便溏薄甚至泄泻、舌淡苔白。
原材料:鹿肉300g,鲜腐皮1g,猪肉10g,马蹄10g。
做法:鲜腐皮做装饰,先炸过水,垫于碟底。猪肉、马蹄切粒。鹿肉打成末,下调味料一起搅匀,捏成圆形。上碟。上笼蒸7-8分钟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1、治产后乳无汁:鹿肉(切、洗)四两(约12g)。上用水三碗煮,入五味作矐,任意食之。(《寿亲养老新书》鹿肉矐)
2、治中风口僻不正:生(鹿肉)和生椒捣薄之,使人专看之,正则急去之。(《千金·食治》)
3、治身体虚弱、腰膝无力、头眩耳聋、胃寒肢冷、腰酸尿频、遗精盗汗、妇女虚寒腹痛、崩漏带下:用全鹿丸,全鹿丸组成:全鹿200g,续断10g,天门冬10g,芡实(炒)10g,黄芪(炙)10g,茯苓10g,当归10g,甘草(炙)10g,葫芦巴10g,麦门冬10g,褚实(酒炒)10g,大青盐5g,熟地10g,白术(炒)10g,覆盆子(酒炒)10g,补骨脂(盐炒)10g,秋实10g,巴戟天(甘草炙)10g,牛膝(酒炒)10g,陈皮10g,人参10g,锁阳10g,杜仲(炒)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沉香5g,山药(炒)10g,花椒5g,川芎10g,肉苁蓉10g,五味子(醋炙)10g,小茴香5g,生地黄10g。以上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6g。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干燥品为横切或纵切成条状或块状的肌肉块,大小不等,肌肉纤维束明显;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并混有黄白色呈半透明状的筋膜,质较轻,易撕裂。鲜品呈暗红色或红紫色,质柔韧。气腥膻,味微咸。
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蹠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栗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外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