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苜蓿,中药名。为豆科苜蓿属植物黄花苜蓿MedicagofalcataL.的全草。具有健脾补气,利尿退黄,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脾虚腹胀,消化不良,浮肿,黄疸,风湿痹痛。
用于脾虚腹胀,消化不良,浮肿,黄疸,风湿痹痛。
苜蓿草、野苜蓿、黄苜蓿、花苜蓿
豆科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以全草入药。
东北、华北、西北。
含有叶黄素(lutein)50~52%、叶黄素-5.6-环氧化物、菊黄质(chrysanthema xanthin)9~10%、毛茛黄素(flavoxanthin)7~8%等。
苦,平。
降压利尿,消炎解毒。主治浮肿,各种恶疮。
鲜品3~5两。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花苜蓿
健脾补气,利尿退黄,舒筋活络。
用于脾虚腹胀,消化不良,浮肿,黄疸,风湿痹痛。
9-15g。
尚不明确。
《内蒙古中草药》:“宽中下气,健脾补虚,利尿。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浮肿。”
治中耳炎:黄花苜蓿适量,水煎,熏耳朵。
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豆科苜蓿属植物黄花苜蓿。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木质化。茎斜生或平卧,长30-60(100)cm,分枝多,被短柔毛。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6mm,下部与叶柄合生;小叶倒披针形,条状倒披针形,稀倒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cm,宽3-5cm,先端圆钝或微凹,具小刺毛,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锯齿,下部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长柔毛。总状花序密集成头状,腋生,通常有花5-20朵,总花梗长,超出叶;花萼钟状,密被柔毛,萼齿狭三角形;花黄色,长6-9mm,旗瓣倒卵形,翼瓣比旗瓣短,耳较长,龙骨瓣于翼瓣近等长,具短耳及爪;雄蕊10,二体;子房宽条形,稍弯曲或近直立,花柱弯曲,柱头头状。荚果稍扁,镰刀形,稀近于直,长7-12mm,被伏毛。种子2-3颗。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东北、华北、西北及西藏等地。
东北、华北、西北、西藏。
生于海拔3000-4100m的山坡下、草原、丘陵、沟谷及低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