篑草

篑草,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Lam.var.brevifoliusBocklr.的根或全草。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具有清热凉血,利尿之功效。常用于风火牙痛,吐血,尿血,白带,小便不利。
别名 蒲草、咸水草、野席草、席草仔
药味 味淡
药性
归经 味淡,性寒。归肝、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凉血,利尿。
主治 风火牙痛,吐血,尿血,白带,小便不利。
篑草
  • 篑草
  • 篑草
篑草
拼音注音
Kuì Cǎo
别名

蒲草、咸水草、野席草、席草仔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种植物短叶茳芏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旁、沟边、近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原形态

短叶茳芏,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有长而木质化的匍匐根茎。秆直立,锐三棱形,平滑。基部有叶片l-2,长不足3cm,宽3-8mm,平展,叶鞘长,棕色。苞片3,叶状,其中1片发达,托着花序。聚伞花序复出;穗状花序松散,有小穗5-10;小穗线形,长5-10mm,宽约lmm,有10余朵花,小穗轴具狭翅;鳞片排列疏松,长圆形,长约2mm,先端钝,无短尖,背面红棕色;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突出;花柱短,柱头3,细长。小坚果狭长圆状三棱形,与鳞片近等长,熟时黑褐色。花、果期6-11月。

性味

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利尿。主风火牙痛;吐血;尿血;白带;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篑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凉血,利尿。
主治
风火牙痛,吐血,尿血,白带,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相关论述

1、《重庆草药》:“清火。治火症牙痛,白带。”

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

3、《福建药物志》:“清热,利尿,解痉。主治小便不利、闭经、急惊风、牙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火症牙痛:蒲草根、老虎姜、枸树根、狗地芽根各30g,龙胆草60g。水煎炖猪蹄子,内服。(《重庆草药》).

2、治白带:鲜咸水草根(地下茎)500g,炖鸡服。(《重庆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全草)或切片(根茎),干燥。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80-100cm。根茎长而木质化。秆锐三棱柱状,表面平滑。基部具叶片1-2枚,展平后呈条形,长约3cm,宽3-8mm;叶鞘长,棕色,包裹茎基。苞片3,叶状,短于花序。复出聚伞花序;穗状花序松散,有小穗5-10。小坚果狭长圆状三棱形,黑褐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莎草科植物短叶茳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有长而木质化的匍匐根茎。秆直立,锐三棱形,平滑。基部有叶片l-2,长不足3cm,宽3-8mm,平展,叶鞘长,棕色。苞片3,叶状,其中1片发达,托着花序。聚伞花序复出;穗状花序松散,有小穗5-10;小穗线形,长5-10mm,宽约lmm,有10余朵花,小穗轴具狭翅;鳞片排列疏松,长圆形,长约2mm,先端钝,无短尖,背面红棕色;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突出;花柱短,柱头3,细长。小坚果狭长圆状三棱形,与鳞片近等长,熟时黑褐色。花、果期6-11月。
分布区域
生于河旁、沟边、近水处。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