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药,中药名。为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瘀血阻滞所致的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胸痛、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风湿痹痛,癥瘕积聚等。
主要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胸痛、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风湿痹痛,癥瘕积聚等。
末药、明没药
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C. molmol Engl.]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采收,但亦有在6~7月间采收,采收后拣净树皮及其他杂质即得。
初渗出的为黄白色液体,在空气中逐渐变成为红棕色硬块。
原药捣碎,炒至焦黑色,待部分挥发油挥发后,稍冷,捣成小块即成。
苦,平。
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
1~4钱;外用适量,配入散剂或膏剂敷贴患处。
(1)本品功用与乳香相似,故常相互配伍应用。
末药(《纲目》)
《药性论》
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11月至翌年2月或6~7月采收。本品多由树皮的裂缝处自然渗出;或将树皮割破,使胶树脂从伤口渗出。初呈黄白色的液体,接触空气后逐渐凝固而成红棕色硬块。采得后去净树皮及杂质,置干燥通风处保存。
主产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索马里所产者最佳。
①没药树(《大明一统志》)
低矮灌木或乔木,高3米。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后来灰色。叶散生或丛生,单叶或3出复叶,柄短,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一片长7~18毫米,宽4~8毫米,远较两侧一对为大,钝头,全缘或于末端稍具锯齿。花小,丛生短枝上;萼杯状,宿存,上具4钝齿;花冠白色,4瓣,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自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花粉囊卵形;子房3室,每室各具胚珠2枚,花柱短粗,柱头头状。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种子1~3枚,但仅1枚成熟,其余均萎缩。花期夏季。
分布热带非洲和亚洲西部。
②爱伦堡没药树
小形无刺乔木或灌木.3出复叶,簇生于短枝上,具长柄,光滑或具短毛,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圆。花1朵或2朵于叶簇旁伸出;花梗中部有小苞片2枚。核果卵形,略压缩,一侧略隆起,短喙状,1室,果皮坚硬,黄色;种子无胚乳。
分布红海两侧的海滨地区,及阿拉伯半岛从北纬22°向南至索马里海滨一带。
干燥的胶树脂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2.5厘米,有的可达10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祖糙,覆有粉尘。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伴有白色小点或线纹,薄片半透明。与水共研则成黄色乳状液。气微弱而芳香,味苦微辛。以块大、棕红色、香气浓而杂质少者为佳。
没药树含树脂25~35%,挥发油2.5~9%,树胶约57~65%,此外为水分及各种杂质约3~4%。
树脂的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含α及β罕没药酸,可溶性部分含α,β与γ没药酸、没药尼酸、α与β罕没药酚。尚含罕没药树脂、没药萜醇。
挥发油在空气中易树脂化,含丁香油酚、间苯甲酚、枯醛、藻烯、二戊烯、柠檬烯、桂皮醛、罕没药烯等。
树胶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
没药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没药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含丁香曲酚有关,参见"丁香"条。
含油树脂部分能降低雄兔高胆甾醇血症(饲氢化植物油造成)的血胆甾醇含量,并能防止斑块形成,也能使家兔体重有所减轻。与其他含油树脂的物质相似,没药(一般用酊剂)有某些局部刺激作用,可用于口腔洗剂中,也可用于胃肠无力时以兴奋肠蠕动。
没药:拣去杂质,打成碎块。制没药:取拣净的没药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点,取出放凉。或炒至表面稍见熔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取出放凉。(没药每100斤,用醋6斤)
《本草从新》:"没药,水飞过,用钵坐热水中,以灯心同研,则易细。"
入肝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③《本草求真》:"入心、肝。"
苦,平。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海药本草》:"味苦辛,温,无毒。"
③《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孕妇忌服。
①《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②《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霹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
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①《药性论》:"主打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
②《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
③《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
④《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⑤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
⑥《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⑦《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①治筋骨损伤:米粉四两(炒黄),入没药、乳香末各半两。酒调成膏,摊贴之。(《御药院方》)
②治杀伤不透膜者:乳香、没药各一皂子大,研烂,以小便半盏,好酒半盏,同药通口服。(《奇效良方》)
③治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没药半两(研);虎胫骨三两(涂酥,炙黄色),先捣罗为散,与没药同研令细。温酒调二钱,日三服。(《本草图经》)
④治一切心肚疼痛,不可忍者:没药、乳香各三钱,川山甲(炙)五钱,木鳖子四钱。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酒大半盏,同煎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没药散)
⑤治妇人内伤痛楚,血晕及脐腹疞刺者:没药研细,温酒调一钱。(《本草图经》)
⑥治产后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没药、血竭等分。细研为末,产后用童子小便与温酒各半盏,煎一、二沸,调下二钱,良久再服,其恶血自下。(《伤寒保命集》夺命散)
⑦消血块:滑石二钱,没药一钱,麒麟竭一钱。为末醋糊为丸。(《金匮钩玄》)
⑧治妇人月水不通:没药半两,硇砂半两,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一两,芫花半两(醋拌一宿,炒干),狗胆二枚(干者),水银三分(入少枣肉,研令星尽)。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以温醋汤下十丸。(《圣惠方》没药丸)
⑨治疗疮、无名肿毒:没药(去油)、辰砂、血竭、硼砂、乳香(去油)、雄黄、蟾酥(人乳浸化)、轻粉、冰片、麝香各等分。共乳细末,用乳捣和丸,如小麦大。每用三丸,含舌下,噙化咽下,出汗自消;如无汗,以热酒催之。(《疡医大全》舌化丹)
⑩治痈疽疮毒,腐去新生:乳香、没药各等分。安箬叶上,火炙去油,乳细搽上,以膏贴之。此药毒未尽则提脓外出,如毒巳尽则收口。(《疡医大全》海浮散)
⑾治五痔:没药一两(研),黄矾、白矾、溺垽(火煅)各半两,麝香一钱(研)。上五味并研令匀。每用时先以葱汤洗拭净,以药干敷。(《圣济总录》消毒没药散)
⑿治漏眼脓血:没药、大黄(蒸,少用)、朴硝。上为末。每服三钱,酒调下,茶亦可。(《银海精微》没药散)
⒀治血灌瞳人,外障疼痛:没药二两,麒麟竭一两,大黄一两半,芒硝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令细。食后热茶调下一钱。(《眼科龙木论》没药散)
①《医学入门》:"东垣云,没药在治疮散血之科。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②《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末药。
出自《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没药,生波斯国,今海南诸国及广州或有之。木之根、之株,皆如橄榄,叶青而密,岁久者则有膏液流滴在地下,凝结成块,或大或小,亦类安息香。
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mmiphora myrrha Engl.[C.molmol Engl.]
采收和储藏:11月至翌年2月采收。树脂可由树皮裂缝自然渗出;或将树皮割破,使油胶树脂从伤口渗出。初呈淡黄白色粘稠液,遇空气逐渐凝固成红棕色硬块。采得后去净杂质,置干燥通风处保存。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西部。
没药树 低矮灌木或乔木,高约3m。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刻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后变灰色。叶散生或丛生,单叶或三出复叶;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1片长7-18mm,宽4-5mm,远较两侧1对为大,钝头,全缘或末端稍具锯齿。花小,丛生于短枝上;萼杯状,宿存,上具4钝齿;花冠白色,4瓣,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从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子房3室,花柱短粗,柱头头状。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种子1-3颗,但仅1颗成熟,其余均萎缩。花期夏季。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直径约2.5cm,有较小或更大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或黄棕色相间,无光泽或有时无光泽部分与有光泽部分相间。有时夹有树皮、木屑。质坚脆,破碎面颗粒状,有油样光泽,打碎后的薄片有亮光或半透明。气香而特异,味极苦,嚼时粘牙。以块大、棕红色、香气浓、杂质少者为佳。
含树脂25%-35%,挥发油2.5%-9%,树胶约57%-65%,树脂的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a及β罕没药酸(heerabomyrrholic acid),可溶性部分含a、β及γ没药酸(commiphoric acid)没药尼酸(commiphorinic acid)a-及β罕没药酚(heerabomyrrhol),尚含罕没药树脂(heeraboresene),没药萜醇(commiferin)。挥发油在空气中易树脂化,含丁香油酚(eugenol),间甲苯酚(m-cresol),枯醛(cuminaldehyde),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nene),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罕没药烯(heerabolene)等,并含多种呋喃倍半萜类化合物:8a-甲氧基莪术呋喃二烯(8a-methoxyfuranodiene),8a-乙酸基莪术呋喃二烯(8a-acetylfu-ranodiene),莪术呋喃烯(curzerene,isofruanogermacrene),乌药根烯(lindestrene),呋喃桉-1,3-二烯(furanoeudesma-1,3-diene),莪术呋喃二烯(furanodiene)。反式和顺式4,17(20)-孕甾-3,16-二酮(E,Z-guggulsterone)。树胶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
没药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没药的抗菌作用可能与含丁香油酚有关,参见丁香条。含油树脂部分能降低雄兔高胆甾醇血症(饲氢化植物油造成)的血胆甾醇含量,并能防止斑块形成,也能使家兔体重有所减轻。与其他含油树脂的物质相似,没药(一般用酊剂)有某些局部刺激作用,可用于口腔洗剂中,也可用于胃肠无力时以兴奋肠蠕动。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2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含挥发油对霉菌有轻度抑制作用。没药煎剂20mg/kg股动脉注射,可使麻醉狗股动脉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
没药:拣去杂质,打成碎块。制没药:取拣净的没药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点,取出放凉。或炒至表面稍见熔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取出放凉(没药每100斤,用醋6斤);没药,水飞过,用钵坐热水中,以灯心同研,则易细。
理化鉴别 (1)本品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
(2)本品已醚浸出物或挥发油置于蒸发皿中,待乙酸挥发散后,皿底的薄膜状残渣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熏后,即显紫红色。(检查挥发油)(3)取本品粉末少许,加新鲜配制的香草酸盐酸试液数滴,挥发油含量高者,立即显紫红色,含量低者则初显黄色,渐变成紫红色。(检查挥发油)
肝;脾;心;肾经
苦;平
1.孕妇忌服。
2.《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1.《本草衍义》:没药,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滞则气壅凝,气壅凝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着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凝,故如是。
2.《医学入门》:东垣云,没药在治疮散血之科。此药推陈致新,故能破宿血,消肿止痛,为疮家奇药也。
3.《本草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4.《本草经疏》:《本草经》,没药味苦平无毒。然平应作辛,气应微寒。凡恶疮痔漏,皆因血热瘀滞而成,外受金刃及杖伤作疮,亦皆血肉受病。血肉伤则瘀而发热作痛,此药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热。水属阴,血亦属阴,以类相从,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热诸疮及卒然下血证也。肝经血热,则目为亦痛、肤翳,散肝经之血热,则目病除矣。
5.《药性论》:主打扑损,心腹血瘀,伤折跌损,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
6.《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
7.《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
8.《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9.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
10.《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11.《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主要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胸痛、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风湿痹痛,癥瘕积聚等。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1、没药对局部有较强的刺激性,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可引起胸中烦闷、卧寐不安、呕吐、腹痛腹泻等。
2、制没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表现为周身不适、面部潮红、全身皮疹、瘙痒等。
3、胃肠刺激症状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必要时服用胃舒平或阿托品。
4、过敏者,可予抗过敏等对症处理。
1、没药活血散瘀,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2、味苦气浊,对胃有较强的刺激性,易引起恶心呕吐,有伤脾败胃之弊,脾胃虚弱者慎用,且不宜大剂量应用。
含没药树脂、挥发油(丁香酚等)、树胶、少量苦味质,并含没药酸、甲酸、乙酸及氧化酶等。
1、对代谢系统的影响:有降脂、防止动脉内膜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
2、对子宫的影响:没药对离体子宫先呈短暂的兴奋,使子宫张力提高,收缩频率增加,后呈抑制现象。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能轻度抑制霉菌。
4、此外,没药尚有局部刺激作用,能兴奋肠蠕动。
1、《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2、《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痛,月事不能时下。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递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外用为粉以敷疮端,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痛。虽为开通之药,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治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如跌打损伤,症见伤处疼痛,伤筋动骨或麻木酸胀,或内伤瘀血,心腹疼痛,肢臂疼痛等症:没药、乳香、丹参、当归各五钱。上药全研细末,备用,亦可水泛为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1、没药配乳香:没药苦泄,以活血散瘀为要,长于散瘀,破泄力胜;乳香辛温,以行气活血为主,善于调气,止痛力强。两药伍用,气血并治,取效尤捷,共奏宣通经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之功。适用于内、外、妇、伤各科血瘀气滞证。
2,没药配延胡索:没药长于活血散瘀止痛;延胡索善于活血行气止痛。两药伍用,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功效显著。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脘腹疼痛等。
3、没药配冰片:没药苦辛性平,长于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冰片苦寒辛散,善于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两药伍用,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功。适用于疮痈肿毒,红肿热痛者。
1、生没药、醋没药、炒没药:生没药气味浓烈,长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多外用于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醋制或炒制后,能缓和其刺激性,增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可用于内、外、妇、伤各科血瘀阻滞证。
2、没药与乳香:两药均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均可用治血滞经闭痛经,胸痹心痛,胃脘疼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痈疽肿痛,肠痈腹痛等,内、妇、外、伤各科瘀血阻滞证,均可配伍应用。然没药性平,长于散瘀止痛,瘀血阻滞者多用。乳香性温,善于活血行气,血瘀气滞者多用。
散结灵胶囊、风痛灵。
没药散(《宣明论方》)、海浮散(《疮疡经验全书》)、手拈散(《百一选方》)。
橘核乳没蜜饮:
1、功效:行气通络、化淤止痛。本食疗方适用于乳腺增生患者,对气滞血淤、疼痛等症也有效。
2、原材料:橘核、蜂蜜各30g,乳香、没药各10g。
3、做法:将橘核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与拣杂后的乳香、没药一起用微火再烘片刻,共研为细末,瓶装、防潮,备用。
4、用法:每日3次,每次5g。
11月至翌年2月采收。树脂可由树皮裂缝自然渗出;或将树皮割破,使油胶树脂从伤口渗出。初呈淡黄白色粘稠液,遇空气逐渐凝固成红棕色硬块。采得后去净杂质,置干燥通风处保存。
1、没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碎或剁碎。
2、炒没药:取净没药,大小个分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冒烟,表面显油亮光泽时,取出放凉。炒后缓和刺激性,便于服用。
3、醋没药:取净没药,大小个分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米醋。再炒至表面显油亮光泽时,取出放凉。每没药100kg,用米醋5kg。醋制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作用。
4、灯心制没药:取净没药碎块,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出油时,加入灯心同炒,至油被灯心吸尽,没药臌胀呈球状为度,取出簸去灯心,放凉。每没药100kg,用灯心3kg。
5、煮没药:取没药,加水漫1日,连同水倒入锅内,煮至熔化,滤过,残渣加适量水再煮,滤过,弃去残渣,合并滤液,浓缩成膏状,继续加热至黑烟冒尽转冒青烟时,取出,摊放在平面板上,趁热切成方块,晾凉。
贮干燥容器内,炒没药、醋没药、灯心制没药、煮没药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霉。
本品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直径约2.5cm,有较小或更大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或黄棕色相间,无光泽或有时无光泽部分与有光泽部分相间。有时夹有树皮、木屑。质坚脆,破碎面颗粒状,有油样光泽,打碎后的薄片有亮光或半透明。气香而特异,味极苦,嚼时粘牙。以块大、棕红色、香气浓、杂质少者为佳。
1、没药:参见药材性状。
2、炒没药:为小碎块状或类圆颗粒状,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有光泽,气微香。
3、醋没药:为小碎块状或圆颗粒状,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油亮,略有醋气。
4、灯心制没药:圆颗粒状,表面棕褐色,油亮有光泽,气特异。
5、煮没药:为小方块形,表面黄棕色,油亮光洁,质脆,气特异。
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
低矮灌木或乔木,高约3m。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后变灰色。叶散生或丛生,单叶或三出复叶;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1片较大,长7-18mm,宽4-8mm,钝头,全缘或末端稍具锯齿;叶柄短。花小,从生于短枝上;萼杯状,宿存,上具4钝齿;花冠白色,4瓣,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枚,从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子房3室,花柱短粗,柱头头状。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种子1-3颗,仅1颗成熟,其余均萎缩。花期夏季。
分布于热带非洲和亚洲西部。
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印度等地。
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