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叶舌唇兰

二叶舌唇兰,中药名。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chloranthaCust.exRchb.的块茎。分布于东北、陕西、甘肃、河北、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解毒消肿,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疮疡肿毒,风寒湿痹,白带,腰痛,咳嗽。

别名 欧白及、土白及、蛇儿参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肺生肌,化瘀止血。
主治

肺痨咳血,吐血,衄血,创伤,烫火伤,痈肿。

二叶舌唇兰
  • 二叶舌唇兰
  • 二叶舌唇兰
  • 二叶舌唇兰
二叶舌唇兰
拼音注音
èr Yè Shé Chún Lán
别名

土白及

来源

兰科长距兰属植物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 chlorantha Cust. ex Rchb.,以块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补肺生肌,化瘀止血。用于肺痨咳血、吐血、衄血;外用治创伤,痈肿,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二叶舌唇兰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肺生肌,化瘀止血。

主治

肺痨咳血,吐血,衄血,创伤,烫火伤,痈肿。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结核咯血:二叶舌唇兰、金不换、山藿香、鸭皂树、大蓟各15g,水煎服。(《常用草药图集》)

2、治鼻出血:二叶舌唇兰、卷柏、虎杖、仙鹤草各15g,水煎服。(《常用草药图集》)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块茎,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块茎呈椭圆形、卵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等,长一般为1-3.5cm,宽0.8-5cm,厚0.5-1.8cm。质致密而坚实,角质状;表面灰白色至淡黄白色,微显半透明,有凹凸不平的皱缩纹,有时为强皱缩。质坚硬不易破碎。破碎面角质样。略具光泽,浅黄白色。本品湿润时呈黏液性。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

形态特征

植株高30-50cm。块茎卵状纺锤形,肉质,长3-4cm,基部粗约1cm,上部收狭细圆柱形,细长。茎直立,无毛,近基部具2枚彼此紧靠、近对生的大叶,在大叶之上具2-4枚变小的披针形苞片状小叶。基部大叶片椭圆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10-20cm,宽4-8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状柄。总状花序具12-32朵花,长13-23cm;花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最下部的长于子房;子房圆柱状,上部钩曲,连花梗长1.6-1.8cm;花较大,绿白色或白色;中萼片直立,舟状,圆状心形,长6-7mm,宽5-6mm,先端钝,基部具5脉;侧萼片张开,斜卵形,长7.5-8mm,宽4-4.5mm,先端急尖,具5脉;花瓣直立,偏斜,狭披针形,长5-6mm,基部宽2.5-3mm,不等侧,弯的,逐渐收狭成线形,宽1mm,具1-3脉,与中萼片相靠合呈兜状;唇瓣向前伸,舌状,肉质,长8-13mm,宽约2mm,先端钝;距棒状圆筒形,长25-36mm,水平或斜的向下伸展,稍微钩曲或弯曲,向末端明显增粗,末端钝,明显长于子房,为子房长的1.5-2倍;蕊柱粗,药室明显叉开;药隔颇宽,顶部宽1.5mm,下部宽近4mm;花粉团椭圆形,具细长的柄和近圆形的粘盘;退化雄蕊显著;蕊喙宽,带状;柱头1个,凹陷,位于蕊喙之下穴内。花期6-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陕西、甘肃、河北、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道地产区

东北、陕西、甘肃、河北、四川、云南及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林下较阴湿的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