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叶

女贞叶,中药名。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的叶。分布于长江以南至华南、西南各省区,向西北分布至陕西、甘肃。具有明目解毒,消肿止咳之功效。用于头目昏痛,风热赤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疮肿溃烂,水火烫伤,肺热咳嗽。

别名 冬青叶、土金刚叶、爆竹叶、白蜡叶、鱼蜡叶、惜莲叶、水蜡树叶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凉。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明目解毒,消肿止咳。
主治

用于头目昏痛,风热赤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疮肿溃烂,水火烫伤,肺热咳嗽。

女贞叶
  • 女贞叶
  • 女贞叶
  • 女贞叶
女贞叶

《中药大辞典》:女贞叶

拼音注音
Nǚ Zhēn Yè
别名

冬青叶(《海上方》),土金刚叶、爆竹叶(《贵州民间方药集》)。

出处

《纲目》

来源

木犀科植物女贞叶片,全年可采。

性味

《纲目》:"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明目,消肿,止痛。治头目昏痛,风热赤跟,疮肿溃烂,烫伤,口腔炎。

①《纲目》:"除风散血,消肿定痛。治头目昏痛,诸恶疮肿,珩疮溃烂,久者以水煮,乘热贴之,频频换易,米醋煮亦可。口舌生疮,舌肿胀出,捣汁含浸吐涎。"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敷止因伤出血,消炎消肿,治汤火伤。内服可止咳嗽,止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汁含漱、熬膏涂或点眼。

复方

①治赤眼:以新砖二片,冬青叶五斗,捣自然汁,浸砖数日,令透取出,掘地坑架砖于内,四下空,覆之日久,侯砖上粉霜起,取霜,入脑子少许,无亦得,点眼大妙。(《海上方》冬青方)

②治风热赤眼:雅州黄连二两,冬青叶四两。水浸三日夜,熬成膏,收点眼。(《简便单方》)

③治火烫伤:女贞叶、酸枣树皮,金樱子树皮。麻油熬成膏,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④治口腔炎、牙周炎:女贞鲜叶捣汁含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和放射性损伤

女贞叶0.5斤入麻油1斤中煎,待叶枯后去叶,加黄蜡(冬天2.5两,夏天3两)熔化收膏。外敷损伤处,每日1次,治30例Ⅰ~Ⅲ°烧烫伤及放射性损伤,面积由1~20%不等,均取得治疗效果。本药之特点为创面愈合速度较快,Ⅱ烧烫伤8天左右可愈合,放射性损伤10天左右可愈合。且此药具有清热、消炎,止痛,生肌作用,在使用时不需特殊消毒。

②治疗急性菌痢

取新鲜女贞叶制成200%浓度煎液。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日3次,疗程1周。同时加用阿托品口服止痛。共治86例,结果3天治愈者34例,6天治愈者36例,9天治愈者2例,有2例服药2天好转,因中断治疗,1周内复发,经再服药6天治愈,其余12例服药2~3天后疗效不佳而改用他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女贞叶

拼音注音
Nǚ Zhēn Yè
别名

冬青叶、土金刚叶、爆竹叶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rum lucidum Ai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沟;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cm,宽3-8cm,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圆锥花序顶生,长8-20cm,宽8-25cm;花序梗长达3cm;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凋落;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无毛,长1.5-2mm,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mm,裂片长2-2.5mm,反折;花丝长1.5-3mm,花药长圆形,长1-1.5mm;花柱长1.5-2mm,柱头棒状。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mm,径4-6mm,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化学成分

女贞叶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对一羟基苯乙醇(p-hydroxyphenylethyl alcohol),大波斯菊甙(cosmossin),木(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1],及丁香甙(syrin-gin)[2],熊果酸(ursolic acid)[3]。

药理作用

用其鲜叶与干青蒿制成针剂,体外实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皆有抑制作用(试管法、平板法),其有效成分可能是丁香甙、鞣酸和青蒿的结合物。肌注后能很好的吸收,无明显毒性(兔、人)。

性味

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明目,解毒散瘀;消肿止咳。主头目昏痛;风热赤眼;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疮肿溃烂,水火烫伤;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含漱;熬膏涂或点眼。

各家论述

1.《纲目》:除风散血,消肿定痛。治头目昏痛,诸恶疮肿,疡疮溃烂,久者以水煮,乘热贴之,频频换易,米醋煮亦可。口舌生疮,舌肿胀出,捣汁含浸吐涎。2.《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敷止因伤出血,消炎消肿,治汤火伤。内服可止咳嗽,止吐血。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女贞叶

功效作用

功能

明目解毒,消肿止咳。

主治

用于头目昏痛,风热赤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疮肿溃烂,水火烫伤,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敷,或绞汁含漱;熬膏涂或点眼。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1、心血管作用。

2、镇咳作用。

3、中枢作用。

4、抗菌作用。

5、抗炎作用。

6、其他作用,降低血清丙氨基酸转移酶的作用。

7、毒性,无毒。

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可治口疮,牙龈肿痛及烫火伤。”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冠心病。

2、治疗小儿肺炎。

3、治疗急性菌痢。

4、治疗烧烫伤。

相关配伍

1、治风热赤眼:雅州黄连二两,冬青叶四两,水浸三日夜,熬成膏,收点眼。(《纲目》)

2、治口舌生疮,舌肿胀出:女贞子叶捣汁,含浸吐涎。(《纲目》)

3、治口疮,牙龈肿痛:冬青叶15g,玄参,麦冬各9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4、治疔疮肿毒:鲜女贞子叶捣烂敷患处,干则更换。(《安徽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女贞。

形态特征

女贞又名:青蜡树、大叶蜡树、白蜡树、蜡树。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米;树皮灰褐色。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叶片常绿,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厘米,宽3-8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叶缘平坦,上面光亮,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侧脉4-9对,两面稍凸起或有时不明显;叶柄长1-3厘米,上面具沟,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8-20厘米,宽8-25厘米;花序梗长0-3厘米;花序轴及分枝轴无毛,紫色或黄棕色,果时具棱;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长0.5-6厘米,宽0.2-1.5厘米,凋落;花无梗或近无梗,长不超过1毫米;花萼无毛,长1.5-2毫米,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毫米,花冠管长1.5-3毫米,裂片长2-2.5毫米,反折:花丝长1.5-3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1.5毫米;花柱长1.5-2毫米,柱头棒状。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毫米,径4-6毫米,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白粉;果梗长0-5毫米。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分布区域

产于长江以南至华南、西南各省区,向西北分布至陕西、甘肃。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900米以下疏、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