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橘根

东风橘根,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酒饼簕Atalantiabuxifolia(Poir.)Oliv.的根。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具有去瘀止痛,顺气化痰,祛风除湿,发汗解表,宣肺止咳,截疟之功效。常用于跌打肿痛,骨折,瘫痪,疝气,风湿骨痛、胃痛,感冒,咳嗽,疟疾。
别名 半天钓、假花椒、猪钓竻公、东风橘、蚝壳刺、铜将军、蚌壳刺、狗橘树。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去瘀止痛,顺气化痰,祛风除湿,发汗解表,宣肺止咳,截疟。
主治 跌打肿痛,骨折,瘫痪,疝气,风湿骨痛、胃痛,感冒,咳嗽,疟疾。
东风橘根
  • 东风橘根
  • 东风橘根
东风橘根
拼音注音
Dōnɡ Fēnɡ Jú Gēn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酒饼竻

生境分布

野生于丘陵、荒地。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原形态

酒饼竻,又名:半天钓、假花椒、猪钓竻公、东风橘(《岭南采药录》),蚝壳刺、铜将军、蚌壳刺、狗橘树。

灌木或矮乔木,秃净或幼枝被小柔毛,常有腋生强硬的刺。叶互生,革质,倒卵形至倒卵状矩圆形,长1.5~5厘米,宽8~25毫米,先端极钝或凹入,基部狭而成一短柄,有多数纤弱的脉。花两性,单生或2~3朵聚生于叶腋内;萼齿阔卵状三角形;花瓣5,白色,长3~4毫米;雄蕊10,分离;子房2~3室。花柱脱落,柱头头状。小浆果近球形,熟时黑色。花期夏季。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黄酮甙、氨基酸。

性味

《陆川本草》:"辛,温。"

功能主治

去瘀止痛,顺气化痰。治跌打肿痛,骨折,风湿痛,疝气,感冒,咳嗽,疟疾,胃痛。

①《岭南采药录》:"理跌打肿痛。又能止痛,去风痰,瘫痪用之有效。苏劳伤,理咳嗽,除小肠气痛。"

②《陆川本草》:"驳骨消肿,止痛去瘀。治跌打折骨,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外用:研末酒炒敷。

复方

①治流感,感冒,咳嗽,疟疾:东风橘干根或叶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胃痛,腰腿痛:东风橘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东风橘根

功效作用

功能
去瘀止痛,顺气化痰,祛风除湿,发汗解表,宣肺止咳,截疟。
主治
跌打肿痛,骨折,瘫痪,疝气,风湿骨痛、胃痛,感冒,咳嗽,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6-12g,煎服,或浸酒。外用:研末酒炒敷。
药理作用
止痛、化痰作用。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理跌打肿痛。又能止痛,去风痰,瘫痪用之有效。苏劳伤,理咳嗽,除小肠气痛。”

2、《陆川本草》:“辛、温。驳骨消肿,止痛去瘀。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疟疾:东风橘根30-60g。水煎,发作前4小时顿服,连服3-5天。(《全国中草药汇编》)
附注
~据报道,东风橘根可治疟疾。治法是取东风橘根30-60g,水煎,疟疾发作前4小时顿服,连服3-5天。~酒饼簕的叶,药名东风橘叶,功用同根,惟偏于治外感咳嗽。~~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方法
拣除杂质及地上茎,整理洁净;大块段者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多已切成不规则片块或短段。片块厚0.5-1cm,切面直径0.5-2.5cm,短段长3-5cm。表面灰色至灰黄色,粗糙,栓皮薄面浮离,易脱落,脱落后呈淡黄色,有细皱纹。质坚实,难折断,切断面淡黄色至黄白色,纹理细密紧结。气微香。味辛、苦。以根粗壮、不带地上茎、切面淡黄色、味辛苦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酒饼簕。
形态特征
酒饼簕,又名半天钓、假花椒、狗桔、狗骨簕、酒饼药。灌木或小乔木。分枝甚多,刺生于叶腋,茎坚硬。单叶互生;叶柄长2-4mm;叶狭长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2-7cm,宽1.5-4cm,先端圆,明显微凹,基部圆至楔形,边缘全缘,中脉及侧脉均微凸起,侧脉在叶缘处连结成明显的缘脉,网脉明显,革质。密伞花序有花3-8朵或单花,腋生;花具短梗或无梗;花萼不规则5深裂,裂片不等大,卵形,长约1mm,花瓣5,白色,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4mm;雄蕊10,分离,极少在基部合生,长短不相等,长的与花瓣等长,短的有时无花药;子房2-3室,花柱比子房稍长,柱头略增粗;花盘略升起。浆果球形或扁圆形,直径6-10mm,紫黑色,具宿存萼片。种子2-1颗,种皮白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
生长环境
生长于平地或低海拔阳坡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