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活血丹,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欧活血丹GlechomahederaceaL.的全草。分布于新疆。具有清热通林,利胆排石,活血调经之功效。常用于热淋,血淋,沙淋,石淋,胆结石,肝炎,月经不调。
用于热淋,血淋,沙淋,石淋,胆结石,肝炎,月经不调。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欧活血丹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choma hederacea L.
采收和储藏:5月采收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
欧活血丹,蔓生草本,匍匐逐节生根。茎上升,高140-17cm,四枝形。叶草质;茎基部逐节生根。茎上升,高10-17cm,四棱形。叶草质;茎基部的叶较小,叶片近圆形,叶柄长3.5-4.5cm,被极细疏生的人到钩状毛;茎上部较大,叶片肾形或肾脏圆形,和0.8-1.3cm,宽约2m,先端圆形,基部心形,具宽展的基凹,两面无毛,叶柄长0.8-1.8cm,两侧被倒向钩状毛。聚伞花序2-4楹,组成轮伞状;苞片、小苞片微小,钻形;花萼管状,长5-7mm,外面被硬毛及短柔行,萼齿5,卵形,上唇3齿,下唇2齿,具缘毛;花冠紫色,长约1cm,外面被短柔毛,内面在下唇中裂片下被硬毛,冠筒长约7.5mm,向上渐宽大而呈漏斗状,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长约3mm,先端两裂,裂片长圆形,下唇裂片下的花冠,先端两裂,裂片长圆形,惠唇斜展的卵形;雄蕊4,内藏后对着生于大唇下面近喉部,前对着生于下唇两侧裂片下的花冠筒中部,花药两室,炒叉开;子房4裂,无毛;花柱花时不伸出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杯状,前方呈指大膨大。花期5月。成熟小坚时未见。
鲜草含挥发油0.03%-0.20%,油中主含左旋松以樟酮(pinocamphone),并含左旋薄荷酮(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及少量其他萜烯类化合物。另含鞣质3%-7%,皂甙,树脂,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多种氨基酸以及维生C。
味甘;辛;性微寒
清热通林;利胆排石;活血调经。主热淋;血淋;沙淋;石淋;胆结石;肝炎;月经不调
内服:煎汤,10-30g。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欧活血丹
清热通林,利胆排石,活血调经。
用于热淋,血淋,沙淋,石淋,胆结石,肝炎,月经不调。
内服:煎汤,10-30g。
尚不明确。
1、利胆作用;
2、利尿作用;
3、溶解结石作用;
4、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极度敏感,宋内痢疾中度敏感,大肠、绿脓、伤寒均不敏感。
1、肾及膀胱结石:鲜欧活血丹30g,水煎,连服1-2月,逐日增量。
2、跌打损伤:鲜欧活血丹60g,捣汁调白糖内服,另取鲜全草,捣烂敷患处。(1-2方出自《哈萨克药志》)
5月采收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茎四菱形,基部淡紫红色;叶草质,近圆形;叶片肾形或肾状圆形,基部心形;聚伞花序,组成轮伞状,花萼管状,花冠紫色,花盘杯状,花柱细长。
唇形科植物欧活血丹。
蔓生草本,具匍匐茎,上升,逐节生根。茎高10-17厘米,四棱形,基部通常为淡紫红色,除节上被倒向糙伏毛外,其余几无毛。叶草质,茎基部的较小,叶片近圆形,叶柄长3.5-4厘米,被极细而疏生的倒钩状毛;茎上部叶较大,叶片肾形或肾状圆形,长0.8-1.3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圆形,基部心形,具宽展的基凹,边缘具粗圆齿,齿端有时微凹,两面无毛,有时下面脉上疏被倒向糙伏毛,叶柄长0.8-1.8厘米,两侧被倒向钩状毛。聚伞花序2-4花,组成轮伞状;苞片、小苞片微小,钻形,长约1毫米。花萼管状,上部微弯,长5-7毫米,外面被硬毛及短柔毛,内面无毛,齿5,卵形,呈不甚明显的二唇形,上唇具3齿,下唇具2齿,齿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边缘具缘毛。花冠紫色,长约1厘米,外面被短柔毛或硬毛,内面在下唇中裂片下被硬毛,冠筒长约7.5毫米,挺直,向上渐宽大而呈漏斗状,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长约3毫米,先端2裂,裂片长圆形,下唇斜展,长约4毫米,3裂,中裂片最大,扇形,先端微凹,两侧裂片卵形。雄蕊4,内藏,后对着生于上唇下面近喉部,前对着生于下唇两侧裂片下的花冠筒中部,花丝短,长约2毫米,花药2室,不叉开。子房4裂,无毛;花盘杯状,裂片不明显,前方呈指状膨大。花柱细长,无毛,花时不伸出于花冠,先端相等2浅裂。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5月。
新疆。
北欧、西欧各国、中国新疆。
生于山谷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