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鬼伞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墨汁鬼伞(Coprinusatramentarius(Bull.)Fr.),以子实体入药。夏秋季采收,用开水煮熟后,晒干或烘干。生于柳及杨树干旁的地上。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江苏、四川。味甘,性寒。具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解毒、消肿的功效。经常食用可以助消化、祛痰,主治无名肿毒和其它疮痈等病证。
别名 鬼盖、鬼伞、鬼屋、鬼菌、地盖、地苓、一夜茸
药味
药性
归经 甘,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益肠胃,化痰理气,解毒,消肿。
主治 经常食用可以助消化,祛痰,主治无名肿毒和其它疮痈等病证。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 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
别名

鬼盖、鬼伞、鬼屋、鬼菌、地盖、地苓、一夜茸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

生于柳及杨树干旁的地上。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江苏、四川。

炮制

煮熟后烘干。

性味

甘,寒。

注意

饮酒时食用可能引起中毒。

功能主治

益肠胃,化痰理气,解毒,消肿。经常食用可以助消化,祛痰,并治无名肿毒和其它疮痈。

用法用量

研成细末和醋调成糊状敷用。

备注

此菌不可新鲜时日晒,否则整个子实体将潮解成墨汁。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墨汁鬼伞

功效作用

功能
益肠胃,化痰理气,解毒,消肿。
主治
经常食用可以助消化,祛痰,主治无名肿毒和其它疮痈等病证。
用法用量
研成细末和醋调成糊状敷用。
注意事项
饮酒时食用可能引起中毒。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用开水煮熟后,晒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
煮熟后烘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菌科鬼伞属墨汁鬼伞。
形态特征
菌盖初呈卵形,后渐变为钟形或钝圆锥形,伸展后中央有一乳突,宽4~11cm,初期黄白色,后变铅灰色,长有纤维状物和粉状物,中央部分黄色或黄褐色,有细小鳞片。边缘常呈花瓣状,有辐射沟纹,成熟后外卷。菌肉薄,初白色,后煤烟色。菌褶离生,稠密,初白色,后黑色,成熟液化成墨汁状。菌柄长7~20cm,粗1~2.2cm,长锤形,向上渐细,上部光滑,白色,有丝光,中空。菌环下位,膜质,极易消失。孢子椭圆形,光滑,黑褐色。
分布区域
生于柳及杨树干旁的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