鲱鱼籽

鲱鱼籽,中药名。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ClupeapallasiCuvieretValenciennes的鱼卵。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具有补虚,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脚气病,喘息。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虚,平喘。
主治

脚气病,喘息。

鲱鱼籽
  • 鲱鱼籽
  • 鲱鱼籽
鲱鱼籽
拼音注音
Fēi Yú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的鱼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upea pallasi Cuvier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储藏:产卵前捕捞,捕后,剖腹取卵,焙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冷水性中上层鱼类,食沲游生物,栖息于水深80m左右的海区,一般于第2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产卵,山东产卵块在荣城、威海沿海,粘性卵,卵径1.3-1.6mm,怀卵量1万-2万粒。

资源分布:分发布于渤海、黄海。

原形态

太平洋鲱,体侧扁,长25-35cm,冻中大,头顶有一浅凹,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侧上位,有脂眼睑,眼间隔浅凹。口小而斜,前颌骨小;上颌骨宽,长方形,并有辅上颌骨两块;下颌较上颌略长。下颌、犁骨及舌上均有细牙,上颌及颚骨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20+36,细长而扁。圆鳞中大,纵裂鳞52-54,无侧线,腹侧具弱棱鳞(25-28)+(12-13)。背鳍15-17,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上方。臀鳍17-18,胸鳍17,低而短,不伸达腹鳍。腹鳍9。尾鳍深叉形。体背侧蓝黑色,侧上方微绿,两侧及腹部银白色。

功能主治

补虚;平喘。主脚气病;喘息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2.5-5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鲱鱼籽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平喘。

主治

脚气病,喘息。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2.5-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喘息:鱼籽、甘草各等量,焙研成粉。每次服5g,每日3次。《中国动物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产卵前捕捞,捕后,剖腹取卵,焙干。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鲱科动物太平洋鲱。

形态特征

体侧扁,长25-35cm,头中大,头顶有一浅凹,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侧上位,有脂眼睑,眼间隔浅凹。口小而斜,前颌骨小;上颌骨宽,长方形,并有辅上颌骨两块;下颌较上颌略长。下颌、犁骨及舌上均有细牙,上颌及颚骨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20+36,细长而扁。圆鳞中大,纵列鳞52-54,无侧线,腹侧具弱棱鳞(25-28)+(12-13)。背鳍15-17,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上方。臀鳍17-18,胸鳍17,低而短,不伸达腹鳍。腹鳍9。尾鳍深叉形。体背侧蓝黑色,侧上方微绿,两侧及腹部银白色。

分布区域

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

道地产区

我国渤海、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