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木

分心木,中药名。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regiaL.果核内的木质隔膜。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涩精缩尿,止血止带,止泻痢之功效。用于遗精滑泄,尿频遗尿,崩漏,带下,泄泻,痢疾。
别名 胡桃隔,核桃隔,胡桃夹,胡桃衣
药味 涩,苦
药性
归经 脾经,肾经
分类 补虚药
产地 我国南北各地
功能 涩精缩尿,止血止带,止泻痢。
主治 用于遗精滑泄,尿频遗尿,崩漏,带下,泄泻,痢疾。
分心木
  • 分心木
  • 分心木
分心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分心木

拼音注音
Fēn Xīn Mù
别名

核桃种隔

来源

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木质隔膜

性味

苦、涩,平。

功能主治

补肾涩精。用于肾虚遗精,滑精,遗尿。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分心木

拼音注音
Fēn Xīn Mù
别名

胡桃衣(《本草再新》),胡桃夹(《现代实用中药》),胡桃隔(《山东中草药手册》)。

出处

《山西中药志》

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

生境分布

主产河北、山西、山东。

性状

木质隔膜呈薄片状,多弯曲、破碎而不整齐。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块大、质薄、色黄为佳。

归经

《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性味

《本草再新》:"味苦涩,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固肾涩精。治遗精滑泄,淋病,尿血,遗溺,崩中,带下,泻痢。

①《本草再新》:"健脾固肾。"

②陈念祖:"收涩精气。"

③《山西中药志》:"利尿清热。治淋病尿血,暑热泻痢。"

④《中药材手册》:"治遗溺,崩中下血。"

⑤《陕西中药志》:"治耳聋。"

⑥《天津中草药》:"固涩收敛。治遗精,尿频,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复方

①治肾虚遗精:分心木二钱,芡实四钱,枸杞子四钱,补骨脂三钱,牡蛎八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肾炎:分心木十两。黄酒五斤,浸泡十分钟后,煮沸,去渣。每服5~10毫升,一日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分心木

拼音注音
Fēn Xīn Mù
别名

胡桃衣、胡桃夹、胡桃隔、核桃隔

出处

始载《山西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内的木质隔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glans regia L.[J.orientis Dode;J.sinensis(C.DC.)Dode]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成熟核果,击开核壳,采取核仁时,收果核内的木质隔膜,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20-25m。树皮灰白色,幼时平滑,老时浅纵裂。小枝被短腺毛,具明显的叶痛和皮孔;冬芽被芽鳞;髓部白色,薄片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cm,小叶5-9枚,有时13枚,先端1片常较大,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偏斜,近于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有侧脉11-9对,脉腋内有一簇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0cm,花小而密集,雄花有苞片1,长圆形,小苞片2,长卵形,花被片1-4,均被腺毛,雄蕊6-30;雌花序穗状,直立,生于幼枝顶端,通常有雌花1-3朵,总苞片3枚,长卵形,贴生于子房,花后随子房增大;花被4裂,裂片线形,高出总苞片;子房下位,2枚心皮组成,花柱短,柱头2裂,呈羽毛状,鲜红色。果实近球形,核果状,直径4-6cm,外果皮绿色,由总苞片及花被发育而成,表面有斑点,中果皮肉质,不规则开裂,内果皮骨质,表面凹凸不平,有2条纵棱,先端具短尖头,内果皮壁内具空隙而有皱折,隔膜较薄,内里无空隙。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木质隔膜呈薄片状,多弯曲、破碎而不整齐。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块大、质薄、色黄为佳。

归经

脾;肾经

性味

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

涩精缩尿;止血止带;止泻痢。主遗精滑泄;尿频遗尿;崩漏;带下,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

1.《本草再新》:健脾固肾。

2.陈念祖:收涩精气。

3.《山西中药志》:利尿清热。治淋病尿血,暑热泻痢。

4.《中药材手册》:治遗溺,崩中下血。

5.《陕西中药志》:治耳聋。

6.《天津中草药》:固涩收敛。治遗精,尿频,带下。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分心木

功效作用

功能
涩精缩尿,止血止带,止泻痢。
主治
用于遗精滑泄,尿频遗尿,崩漏,带下,泄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相关论述

1、《本草再新》:“健脾固肾。”

2、《全国中草药汇编》:“补肾涩精。主治肾虚遗精、滑精、遗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肾炎:分心木30g,黄酒2500g。浸泡10min后,煮沸,去渣。每服5-10ml。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收成熟核果,击开核壳,采取核仁时,收集果核内的木质隔膜,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木质隔膜呈薄片状,多弯曲,破碎而不整齐。表面淡棕色至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块大、质薄、色黄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桃科植物胡桃 。
形态特征
胡桃又名:羌桃、播罗斯、核桃、播师罗。落叶乔木,高20-25m。树皮灰白色,幼时平滑,老时浅纵裂。小枝被短腺毛,具明显的叶痕和皮孔;冬芽被芽鳞;髓部白色,薄片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cm,小叶5-9枚,有时13枚,先端1片常较大,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偏斜,近于圆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有侧脉11-19对,脉腋内有一簇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0cm,花小而密集,雄花有苞片1,长圆形,小苞片2,长卵形,花被片1-4,均被腺毛,雄蕊6-30;雌花序穗状,直立,生于幼枝顶端,通常有雌花1-3朵,总苞片3枚,长卵形,贴生于子房,花后随子房增大;花被4裂,裂片线形,高出总苞片;子房下位,2枚心皮组成,花柱短,柱头2裂,呈羽毛状,鲜红色。果实近球形,核果状,直径4-6cm,外果皮绿色,由总苞片及花被发育而成,表面有斑点,中果皮肉质,不规则开裂,内果皮骨质,表面凹凸不平,有2条纵棱,先端具短尖头,内果皮壁内具空隙而有皱折,隔膜较薄,内里无空隙。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