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中药名。为钜蚓科环毛蚓属动物参环毛蚓 Pheretima aspergillum(E. Perrier)、通俗环毛蚓P. 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pec v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全体。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降压的功效。主治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肺热哮喘;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眩晕,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
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肺热哮喘;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眩晕,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
蚯蚓、蛐蟮、曲虫、土蟺、赤虫
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 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缘有数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至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沪地龙长8~15cm,宽0.5~1.5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受精囊孔3对,在6/7至8/9环节间。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归肝、脾、膀胱经。
咸,寒。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4.5~9g。
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药材基源: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和威廉环毛蚓、通谷环毛蚓、栉盲环毛蚓等的全体。前一种药材习称“广地龙”,后三种药材习称“沪地龙”。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2.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3.Pheretima vulgaris Clen 4.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秋季捕捉。洗去粘液,及时剖开腹部,洗去内脏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生态环境: 1.生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运迟缓。
2.生活于潮湿多有机物处。
3.生活于潮湿多有机物处。
4.生活于潮湿多有机物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及上海、天津等地。
3.分布于江苏、浙江、湖北及上海、天津等地。
4.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及上海、南昌等地。
1.参环毛蚓,体较大,长110-380mm,宽5-12mm。体背部灰紫色,腹面稍淡。前端较尖,后端较圆,长圆柱形。头部退化,口位在体前端。全体由100多个体节组成。每节有一环刚毛,刚毛圈稍白。第14-16节结构特殊,形成环带,无刚毛。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腹面正中,雄性生殖也1对位于第18节腹面两侧,受精囊孔3对位于6-7,7-8,8-9节间。 2.威廉环毛蚓,体长96-150mm,宽5-8mm。背面青黄色或灰青色,背中浅深青色。环带占14-16三节,无刚毛。身体上刚毛较细,前端腹面并不粗而疏。雄生殖孔在18节两侧一浅交配腔内,陷入时呈纵裂缝,内壁有褶皱,褶皱间有刚毛2-3条,在腔底突起上为雄孔,突起前面通常有孔头突。受精囊孔3对,在6-7,7-8,8-9节间,孔在一横裂中的小突起上,无受精囊腔。8-9,9-10节间缺隔膜,盲肠简单。受精囊的盲管内端2/3在平面上,左右弯曲,为纳精囊。 3.通俗环毛蚓,本种身体大小、色泽及内部构造与威廉环毛蚓相似。唯受精囊腔较深广,前后缘均隆肿,外面可见腔内大小乳突各一。雄交配腔亦深广,内壁多皱纹,有平顶乳突3个,位置在腔底,有一突为雄孔所在处,能全部翻出,一如阴茎。
4.栉盲环毛蚓,体长100-150mm,宽5-9mm。背面及侧面有深紫色或紫红色。刚毛圈不白,环带占3节,无刚毛。身体前部刚毛虽粗,但在2-9节并不特殊粗。雄生殖孔在一个十字形突的中央,常由一浅囊状皮褶盖住,内侧有一个或多个乳头,其排列变化很大。受精囊孔3对,位于6-7,7-8,8-9节间,其位置几近节周的一半距离,孔在一乳头的后侧,前后两侧表皮腺肿大,孔常陷入,孔的内侧腹面在刚毛圈前或后,有乳头突,排列较规则。8-9,9-10节间缺隔膜。盲肠复式,其腹侧有栉状小囊。副性腺有索状短管。盲管较受精囊本体长,内端3/4稍粗,或直或稍弯曲。
生活习性 蚯蚓为夜行性动物,一般栖息在潮湿的泥圭中,深度10-20cm。蚯蚓喜湿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再生能力较强,当受伤被切断之后,能够生出新的组织代替丢失的部分,当气温低于5℃时,钻入土中冬眠。杂食性,食性广泛,凡无毒的各种植物茎叶、家畜粪便及有机垃圾等均可作饲料用。蚯蚓为雌雄同体动物,异体交配,交配后约1星期产卵,产卵于茧内,每茧内含受精卵3-4个,经2个月左右孵出幼蚓。 养殖技术 养殖蚯蚓要求条件不高,方法多样。饲养土可用发酵腐熟的有机废物和菜园土等混合而成。要求含水量在30%左右,pH以6.8-7.6为宜。饲喂的有机废物如作物的秸杆、落叶、畜禽粪便等需经过发酵处理后,才能被蚯蚓利用。养殖密度不可过大,温度以21-25℃为最适产卵温度。 饲养管理 饲养2-3个月后,要用框筛法、饵诱法、刮粪法等将蚓粪、蚓茧及蚓体分开。
性状鉴别 (1)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缘有数圈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3对,位于6-9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2)沪地龙,长8-15cm,宽 0.5-1.5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受精囊孔3对,在6-7,7-8,8-9节间。第14-16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节有1对雄生殖孔。通谷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个或多个小乳突。 显微鉴别 广地龙(参环毛蚓)粉末牲:淡灰色或灰黄色。①斜纹肌纤维无色,少数淡棕色,肌纤维易散离或相互纹绞结,大多弯曲或稍平直,直径4-36(-66)μm,边缘常不整齐,有的局部膨大,明间相间纹理不明显。②表皮黄绿或黄棕色,细胞界限不明显,有暗棕色色素颗粒,散在或聚集成条状、网状。③刚毛少见,常碎断散在,淡棕色或黄棕色,中部直径34-63μm,先端多钝圆,表面可见纵裂纹。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浸出物用热浸法测定,水浸出物不得少于16.0%。
参环毛蚓和背暗异唇蚓含溶血成分:蚯蚓素(lumbritin),解热成分:蚯蚓解热碱(lumbrofebin),有毒成分: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ilysin)等。还含6-羟基嘌呤( hypoxanthine),黄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胍(guanidine),胆碱(choline),以及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赖氨酸(lysine)等氨基酸。我国市面出售的赤子爱胜蚓和美国红蚓即红色爱胜蚓的杂交种,称为“大平二号蚓”,其中含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和锌、铜、铁、铬、硒、钼、佤、镁等元素。近年从赤子爱性蚓体内找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其前体物质1-O-烷基-2-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1-O-alkyl-2-acyl-sn-glycerophosphocholine)占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的比例高达61.4%。
1.溶栓和抗凝作用 参环毛蚓体腔液干粗粉直接注入大鼠十二指肠30mg/kg,以动静脉插管串线粘附纤维蛋白方法测纤维蛋白生成,具有明显的溶纤维蛋白活性,煮沸或烘干后活性即丧失。以纤维蛋白平板测定法证明,冻干粗粉5μg与尿激酶1u的溶纤维蛋白活性相当。但纤维蛋白平板经85℃水浴加热30min后,尿激酶的活性丧失而冻干粗粉的活性仍部分保留。说明冻干粗粉溶纤维蛋白机制与尿激酶不完全一样。尿激酶的作用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之成为有活性的纤溶液,催化纤维蛋白溶解,蚯蚓冻干粗粉除了有尿激酶样纤溶作用外,尚有直接催化纤维蛋白水解的作用。赤子爱胜蚓提取液在体外对兔静脉血栓有溶解作用,对已凝固的纤维蛋白胶板也有一定纤溶活性。其纤溶作用有直接纤维蛋白溶解和激活纤溶酶原的间接作用,但以直接纤溶为主。家兔静注蚯蚓水浸液0.lg/kg或0.2g/kg,对颈总动脉一颈外静脉血流套路法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灌服1g/kg亦有明显抑制,但软弱,静注0.02g/kg有溶栓作用。家兔静注广地龙(Lumbricus kangtang6nsis)醇提取注射液(每 1ml含生药 2g)2ml/kg,可明显延长血小板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使血栓长度和干重减少,并降低血液粘度。家兔静注人工养殖的正蚓科双胸蚓属(Lumbricche bimastos)粗提取液,可显着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使代球蛋白溶解时间显着缩短。粗提取液经进一步萃取,制备出含多种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用,可使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力增加,血小板聚集性显着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提示其通过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膜稳定性等发挥作用。蚯蚓干粉水浸液在体外对家兔纤维蛋白和凝血块均有溶解作用。家兔静注水煎醇沉注射液对耳缘静脉血栓有明显溶解作用。正常志愿者口服蚯蚓提取物亦有明显的抗凝和纤溶作用,且与剂量相关。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强,代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增加。从蚯蚓提取的纤溶酶(冻干粉)给家兔灌胃,0.05g/(kg·d)或 0.1g/(kg·d),连续3d,从心脏取血,在体外形成的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地龙煎剂在体外对牛凝血酶促进人血纤维蛋白原凝聚有明显抗凝血酶作用。赤子爱胜蚓提取物对凝血酶时间(TT)有明显延长作用,在缺乏抗凝血酶-III(AT-III)的血浆中加入该提取物也可使TT明显延长,但延长程度较小,说明这种作用有依赖AT-III和不依赖AT-III的两个部分。家兔静注地龙提取物(EE)可明显延长TT其半衰期0.32h在体外EE亦可明显延长TT和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广地龙水浸液加碱水解后再用乙醇分级分离,所获提取物亦可明显延长KPTT和TT,其抗凝血酶活性不能被AT-III抗体及鱼精蛋白中和,表明其活性不依赖于AT-III 该活性成分不属多糖或蛋白质,可能是一种耐碱耐热的小肽或含双键化合,与水蛙素、肝素等抗凝物质不同。 高血粘度综合征和缺血性中风患者每口口服赤子爱胜蚓提取液,连续14d为三疗程,服1~2疗程,患者的血细胞比、血沉、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等均有降低。家兔静注地龙提取液,可使血小板聚集性显着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给动物静注地龙注射液对氯仿一肾上腺素或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钡或毒毛花着G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心脏传导亦有抑制作用。
(2)降血压作用麻醉犬静注广地龙热水浸剂或乙醇浸出液0.1g/kg,30~45min出现血压下降,可维持2一3h;正常大鼠三次灌胃大剂量(10g/kg)或肾型高血压大鼠每日准胃小剂量(50mg/kg),连续2星期,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肾型高血压大鼠血压下降出现于给药后3~7d并于停药后第2星期回升到用药前水平。广地龙的降压机制可能是由于它直接作用于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或通过某些内感受器反射地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部分内脏血管的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大鼠静往广地龙煎剂0.25g/kg,立即引起血压下降,其降压过程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相似,如预先静注PAF受体阻滞剂CV6209显着抑制广地龙的降压作用,提示类PAF物质是广地龙的重要降压成分。对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喂食含地龙饲料,可在不影响SHPSP体重的情况下降低SHRSP血压,改善血管弹性即增加主动脉负荷湿重比(拉力g/主动脉湿重mg)和断裂时主动脉最大负荷(拉力g/主动脉湿重mg),降低心体重比(心肌mg/体重g ×10-3),增加肾体重比,且还具有利钠、利尿和降低三酸甘油作用,提示地龙可能有一定的预防SHRSP卒中发生的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风):预先腹腔注射地龙注射液10g/kg,对蒙古沙土鼠一测预总动脉结扎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如立毛、转圈行为和打滚发作等的发生率下降,并明显降低动物的死亡率,使缺血性脑卒中动物脑组织中降低了的单胺类递质5一羟色胺和多巴胺趋于恢复,而对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则无明显影响。②抗惊厥和镇静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地龙醋酸铅处理的提取液,可明显对抗戊四氮和咖啡因引起的惊厥,但不能对抗土的宁引起的惊厥,提示其抗惊厥作用部位是在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部位。小鼠腹腔注射地龙乙醇浸出液20g/kg,对电惊厥也有对抗作用,ED为22.18g/kg。地龙醇浸液对小鼠、家兔有镇静作用。③解热作用:蚯蚓水浸剂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温热刺激引起的发热家兔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但较氨基比林的作用弱。口服广地龙散 12g,对健康人体温无降低作用,对感染性发热患者降温作用优于阿司匹林(口服0.3g)对非感染性发热亦有效,但作用出现较晚,一般于服约后0.5-3h显效,2-5h体温降至正常。 4.抗癌作用 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l1mg/只,连续58d,对移植的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瘤体明显减少,且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1mg/只,连续6d,对移植性实体瘤H22。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班蚓提取物经透析后的透析外液对接种肉瘤S180或实体瘤EMT6。的小鼠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该成分经100℃加热20min,抑癌作用即消失。地龙可透析组分在体外对胃癌细胞MGC803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背( H3-TdR)的渗入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组分经56℃加热0.5h抑瘤作用仍然存在,表明该有效组分分子较小而且耐热。应用凝胶过滤技术对地龙提取物进行分离获 4个组分。组分I在体外对胃癌细胞 MGC803的3H-TdR渗入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该组分经56℃加热0.5h抑瘤作用仍存在,但较未加热组明显减弱,提示该组分加热后抑瘤作用部分保留,具有一定耐热性。组分IV在体外对胃癌细胞MGC803的3H-TdR渗入也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但该组分经56℃加温0.5h后抑瘤作用即消失,提示该组分不耐热,组分II和组分III则均无抑瘤作用。地龙提取物在体外对培养的喉癌细胞 Hep-2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小鼠灌服地龙提取物与5一氟尿呼惯(5-FU)联合应用对乳腺癌MA的治疗有明显协同作用,肿瘤生长比单用5-FU延迟3d,癌细胞变性坏死较单用严重,小鼠存活时间也较单用延长阳门。地龙提取物与白介素2(IL-2)联合应用对小鼠肉瘤S180。亦可抑制肿瘤生长,表现协同作用。移植肉瘤S180。的小鼠灌服地龙提取物,与5-FU联合应用时,对肿瘤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如与辐射增效剂AK123联合应用则产生更强的辐射增效作用,三者合用则抑瘤效果最好。在体外,地龙提取物与AK123合用对人喉癌细胞Hep-2也表现协同作用。地龙提取物与热疗联合应用对小鼠实体瘤 EMT6的抑制也有明显协同作用。
灌服地龙提取物对正常及荷瘤(S180)小鼠均有促进脾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对给予直线电子加速器照射和未照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也有促进作用;但体外实验则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均有抑制作用。提示地龙提取物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小鼠腹腔注射地龙提取物100mg/kg,连续6d,可使胸腺及脾脏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脾细胞对刀豆球蛋白A(ConA)、脂多糖(LPS)的反应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活性也显着高于对照组。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亦有相似作用,但脾脏NK及AfXIC活性则显着低于对照组。荷瘤小鼠经深部X线治疗机局部照射后,脾重、脾有核细胞数、NK细胞活性、ADCC活性及牌细胞IL-2活性均受到一定抑制,但如加用地龙提取液治疗,则未见任何免疫抑制作用,甚至有所提高,提示对机体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可使尾血中吞噬细胞化学发光增强,提示可增强吞噬功能;荷瘤(S180)小鼠NK细胞活性下降,如灌服地龙提取物8d,则NK活性基本恢复。肿瘤患者服用地龙提取物2个月,采用系列抗入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McAb),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3,T4,T8,T4/T8,Tb,Tac,B细胞亚群的值,服地龙提取物者可提高T3,T4及T4/T8及,提示其为一种免疫增强剂。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眼地龙提取物150mg,每日2次,能控制患者白细胞下降,效果优于免疫增强刑多抗甲素(polyactin A)。荷瘤(S180)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100mg/kg,连续7d,能使因荷瘤而增加荧光产物(直接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速率)含量降低,血中谷优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谷优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则增加,提示地龙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但体外试验却证明,地龙提取物与激光、血叶淋衍生物对S180癌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化学发光强度也明显增高,如将自由基清除剂CAT和SOD加入培养基内,则使增强的发光强度明显减小,提示地龙提取物的协同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增加活性氧而实现的。
5.平喘作用豚鼠腹腔注射地龙液(每1ml含鲜地龙约0.75g/ml)2ml,对卵蛋白引起的过敏性哮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吸入组胺引起的哮喘潜伏期也明显延长,但对吸入乙酸胆碱引起的哮喘则无影响。大鼠腹腔注射地龙液2ml,连续3d对卵蛋白引起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在体外,地龙液8×10-7g/ml浓度对豚鼠离体气管由组胺引起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蚯蚓提出的含氮成分对大鼠、家兔肺灌注法有显着扩张支气管作用,并能对抗组胺和毛果美香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静注于豚鼠,50%动物可耐受致死量组胺。认为地龙的某种组分可阻滞组胺受体,对抗组胺使气管痉挛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此为平喘的主要机制。
6.对平滑肌的作用从广地龙提取出的淡黄色结晶,能使已孕和未孕大鼠或豚鼠离体子宫紧张度明显升高,浓度增加可使之呈痉挛收缩状态;静注1mg/kg,可使家兔在位子宫紧张度升高,静注 3~6mg/kg或灌服 10~20mgl/kg,可使慢性子宫瘘管家兔子宫收缩明显增强。此外,该结晶0.5~ 1mg/kg静注,对家免在位肠管亦有明显兴奋作用,对大鼠后肢血管灌流亦表现明显兴奋,但对在体豚鼠支气管作用较弱。
7.其他作用蚯蚓3%醋酸提取物、2.5%硫酸提取物。
84%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由3%醋酸提取的两种物质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最稀释位数分别为100信及70倍,2.5%硫酸提取物的最高稀释倍数为100倍,此三种提取物均耐热; 84%乙醇及五油醚提取物的最高稀释倍数均为3200倍,但不耐热。
地龙提取物在体外对小鼠和人的精子均有快速杀灭作用,其中的蜕拍酸、透明质酸能迅速使精子制动、凝集,并使其结构受到破坏。
地龙提取液外用对局限性硬皮病有效,经生化分析提取物具有特异性降解胶原纤维的胶原酶,其疗效很可能是局部变性胶原纤维降解所致。
8.体内过程家兔静注参杯毛蚓注射液,以凝血酶时间测定为药效指标,按药效一对数剂量关系估算药动学参数,表明其抗凝血酶有效成分在体内属一级动力学消除,符合二室模型,t1/2a。为4.1limn,t1/2β为140min,量效曲线下面积(AUC)为169.1mg/(kg·h),清除率(CL)为0.964h-1。提示抗凝血酶成分由血液向外周组织分布速率很快,而清除较慢,可能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在体内分布广泛。
9.毒性广地龙热浸剂给小鼠静注LD50。为3.85g/kg,腹腔注射LD50。为95-115gl/kg,给大鼠灌胃0.lgl/(kg·d),连续45d未发现毒性反应。小鼠腹腔注射广地龙注射液,LD50为40.7g/kg。从广地龙 1000g提得淡黄色结晶 2g,给小鼠为注 LD50。为 38.7mg/kg。按动物急性死亡率法估测参坏毛蚓毒性组分的药动学参数,其在体内属一级动力学消除,呈一室模型,t1/2。为31.2min,仅为抗凝血酶成分消除半衰期的22.3%,因毒性组分半衰期短,所以地龙多次连续给药不易造成蓄积中毒。比较安全。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归肝;脾;膀胱经
味咸;性寒
脾胃虚寒不宜服,孕妇禁服。
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内服:煎汤,5-10g;或末,每次1-2g;或入丸、散;或鲜品拌糖或盐化水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取汁涂敷;研末撒或调涂。
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地龙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降压。
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肺热哮喘;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眩晕,头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
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每次1-2g;或入丸、散;或鲜品拌糖或盐化水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或取汁涂敷;研末撒或调涂。
1、地龙口服用量过大可导致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血压先升高后下降,腹痛,胃肠道出血,心悸,呼吸困难等。复方地龙注射液肌注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2、预防:掌握用药剂量,注意加工炮制,过敏体质者忌用,血压低者禁用。
3、中毒救治:地龙制剂引起过敏反应时,可按照抗过敏反应常规处理。
4、中医疗法:中毒后饮盐水一杯,即解;或葱3根、甘草15g,水煎服。
脾胃虚弱或无实热者忌用。
含多种氨基酸,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含量最高;含有铁、锌、镁铜等微量元素;含有花生四烯酸、琥珀酸等有杋酸,还含有蚯蚓碱、蚯蚓素、蚯蚓毒素、黄嘌呤、次黄嘌呤、鸟嘌呤、胆碱、磷脂、胆固醇、维生素、蛋白质、酶类成分。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降压、抗心率失常、增强血管弹性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地龙提取物有抗凝和促进纤溶作用,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促进血栓溶解。蚯蚓酶制剂可以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强红细胞的稳定性和红细胞变形性而改善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4、抗癌和辐射增敏作用:地龙提取物可以解除癌症的血液高凝状态,有直接的抗作用,并有放疗、化疗和热疗增敏作用。
5、抑菌作用:100%广地龙煎剂对甲型链球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84%地龙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对人型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6、对平滑肌的作用:有平喘、收缩子宫作用。广地龙可以舒张支气管,增加气管肺灌流量。
7、其他作用:地龙提取物对小鼠和人的精子有快速杀灭作用;地龙所含的胶原酶有降解胶原纤维的作用;广地龙有美容作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细嫩、光泽有弹性。
1、治疗烧伤:地龙浸出液治疗烧伤有效。
2、治疗溃疡:地龙蜂蜜液治疗下肢溃疡有效。
3、临床上还有用地龙治疗老年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硬皮病、癌症、荨麻疹、红斑性皮肤病等的报道。
1、地龙配附子:地龙为虫类灵动之品,走经络,通血脉,舒筋活络;附子辛大热,散阴寒,通关节,祛风除湿。二药合用,温通经脉,散寒除湿,通痹止痛。用于治疗寒湿痹痛不能转侧,骨节烦疼,关节不得屈伸。
2、地龙配蜈蚣:二药均为平肝息风、定痉止抽的要药。地龙搜风力胜,对于四肢痉挛、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的疗效较好;蜈蚣息风力强,对于抽搐频作、手足颤抖、舌强言蹇、头摇不止疗效好。二药配伍,同入肝经,可以增强息风止痉的效果,是常用的息风对药。
3、地龙配川乌、没药:乌头祛风湿,地龙舒筋络,没药行气血。三者合用,祛风舒筋、活血兼顾,使风湿得去,经络得通,经血畅行,诸证可愈。用于治疗风寒湿邪留滞经络导致的气血不得宣通,营卫失其舒畅所导致的肢体掣痛,关节屈伸不利等。
4、地龙配夏枯草:地龙咸寒,降肝火,息肝风;夏枯草苦寒,泄肝火,平肝阳。两药配伍,同入肝经,清肝泄火,功专力宏。
5、地龙配天麻:地龙虫类灵动,走而不守,清泄肝火,通利血脉,凉肝息风,解痉止痛;天麻专入肝经,为息风之要药,味甘性平,缓肝之急,虚风内作,非天麻不治。天麻合地龙,一长于缓肝息风治晕,一长于通络息风止痛,二者相辅相成,平息内风,治晕止痛,收效甚著。
地龙与钩藤:钩藤以息风止痉见长,主要治疗热盛动风、惊痫抽搐诸证。地龙也以息风止痉见长,但善清心、肝之热而息风,兼有轻清透泄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小儿高热惊厥,并有平肝、明目、降压的作用;且地龙偏于清肺热而平咳喘,咸寒入肾,能够清热结而利水道。
清肺消炎丸、消栓口服液、复方蛇胆陈皮末。
地龙散(《奇效良方》)、小金丹(《外科全生集》)、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地龙桃花饼:
1、功效:益气活血、通络、起痿、治偏瘫。
2、原材料:黄芪100g,干地龙(酒浸)30g,红花、赤芍各20g,当归50g,川芎10g,桃仁(去皮尖、略炒)15g,玉米面400g,小麦面100g,白糖适量。
3、做法:将黄芪、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浓煎取汁,将地龙烘干、研粉,与白糖、玉米面、小麦面混匀并以药汁调和成面团,分制为20个小饼将桃仁匀布饼上,入笼蒸熟(或用烤箱烤熟)即可。
4、用法:每日2次,每次食饼1-2个。
5-9月捕收。将蚯蚓用草木灰、木屑和米糠拌和,去其黏液,及时剖开腹部,洗去内脏及泥沙,摊平晒干或低温干燥。
1、地龙:以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作用较强。
2、酒地龙:取净地龙段,加人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色时,取出,放凉。每地龙段100kg,用黄酒12.5kg。酒地龙温经通络,搜风除湿作用较好。
3、炒地龙:取净地龙段,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色泽变深时,取出放凉。
4、制地龙:滑石粉制,取滑石粉,置锅内中火加热,投人净地龙段,拌炒至鼓起,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5、甘草水制地龙:取甘草于锅中煎成浓汤,放入净地龙段,浸泡2h,捞出,干燥。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1、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十四至第十六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十八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缘有数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至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
2、沪地龙:长8-15cm,宽0.5-1.5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受精囊孔3对,在6/7至8/9环节间。第十四至第十六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十八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
1、地龙:参见药材性状。
2、酒地龙形:如地龙,表面色泽加深,具有焦斑,略有酒气。
3、炒地龙形:如地龙,表面色泽较地龙深。
4、制地龙形:如地龙,表面鼓起膨松。
5、甘草水制地龙:形如地龙,略有甜味。
有文献报道:琥珀酸含量测定结果为生品>炒品>酒炙品>醋炙品,几种炮制方法如砂炒、酒炙、醋炙都使地龙药材中琥珀酸含量减少。这可能与琥珀酸的水溶性和对热不稳定性有关。既往文献报道琥珀酸是地龙平喘有效成分。根据本实验结果及中医临床应用来看,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应用地龙以生品为宜。
钜蚓科环毛蚓属动物参环毛蚓和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
1、参环毛蚓:体长11-38cm,宽0.5-1.2cm,前端尖,后端钝圆,全体由100余个环节组成。头部包括口前叶和围口节2部,围口节腹侧有口,上覆肉质的叶,即口前叶,眼及触手等感觉器全部退化。背孔始于第十一至第十二节的节间沟沿。背部紫灰色,刚毛圈稍白。环带指环形,位于第十四至第十六节,上无刚毛。环带前刚毛一般硬而粗,在第二至第九节尤粗,末端黑。雄生殖孔在第十八节腹面两侧一小突上。外缘有数环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后两边有1-2横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8/9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的5/11,孔的腹侧常有1-2横排乳突,约10个。距孔远处无乳突。受精囊袋形,管短,盲管也短,且内2/3微弯曲数转。盲肠简单,或腹侧有齿状小囊。
2、通俗环毛蚓:体长9.6-15cm,宽0.5-0.8cm。背部青黄色或灰青色,背中线深青色。身体上刚毛较细。环带占14-16共3节,无刚毛。雄生殖孔在18节腹面两侧,雄交配腔深广,内壁多皱纹,有平顶孔突3个。在雄交配腔底,有一突起为雄孔所在,能全部翻出,如阴茎。受精囊孔在腹面6/7-8/9的节间沟内,共3对。受精囊腔较深广,前后缘均隆肿。盲肠简单。穴居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以含有机腐殖质土壤为食料。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各郊县、浙江一带,一般与同属的威廉环毛蚓及栉盲环毛蚓相伴而生。
3、威廉环毛蚓:本种形态与通俗环毛蚓相似,其特征是:雄生殖孔在第十八节腹面两侧一浅交配腔内,陷入时呈纵裂缝,内壁有褶皱褶皱间有刚毛2-3条,在腔底突起上为雄孔。突起前面通常有一乳头突。无受精囊腔。受精囊的盲管内端2/3在平面上左右弯曲,为纳精囊,易与盲管区别。
4、栉盲环毛蚓:体长10-15cm,宽0.5-0.9cm。背面及侧面深紫色或紫红色,刚毛圈不白,环带占14-16共3节,无刚毛。雄生殖孔在18节腹面两侧的十字形突的中央,常由一浅囊状皮褶盖住,内侧有1个或多个乳头突,其排列变化很大。受精囊孔3对,位于6/7-8/9节间,其位置几近节周的一半距离。孔在一乳头突的后侧,前后两侧表皮肿胀,孔常常陷入,孔的内侧腹面在刚毛圈前或后,有乳头突,排列较规则。盲肠复式,其腹侧有栉状小囊。副性腺有索状短管。盲管较受精囊本体长,内端3/4稍粗,或直或稍弯曲。
1、广地龙:主产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2、沪地龙:主产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
广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一带。
蚯蚓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交配后约1星期产卵于茧内,经2个月左右孵出幼蚓。温度以21-25℃为最适产卵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