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小金发藓

小金发藓,中药名。为金发藓科植物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inflexum(Lindb.)Lac.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镇静安神,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跌打损伤,吐血。

别名 红孩儿、止血药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镇静安神,散瘀,止血。
主治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跌打损伤,吐血。

东亚小金发藓
  • 东亚小金发藓
  • 东亚小金发藓
东亚小金发藓

功效作用

功能

镇静安神,散瘀,止血。

主治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跌打损伤,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镇静,安神,止血。用于失眠,癫狂,跌打损伤,吐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心悸怔忡,神经衰弱:小金发藓10-15g,加红糖或白糖少许。水煎服。(《新华本草纲要》)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数株丛集在一起的团块,茎长2-8cm,暗绿色或黄褐色。湿润分离后,每株茎单一,基部密生细假根。叶阔披针形,渐尖,基部圆卵形,内凹,半鞘状,边缘有粗锯齿;中肋粗,长达叶尖,腹面布满栉片。有的可见细长蒴柄,橙黄色。孢蒴圆柱形,蒴盖有长喙,蒴帽密布黄色长毛。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金发藓科植物东亚小金发藓。

形态特征

东亚小金发藓:又名东亚金发藓、小土马鬃、杉叶藓。植物体暗绿色、绿色,老时黄褐色。茎单一直立,稀分枝,高2-8cm,基部密生假根。干时叶紧围茎曲卷,湿时叶片倾立,如杉树苗叶状;叶片基部椭圆、内凹,半鞘状,上部阔披针形,长6-7mm,宽0.4-0.7mm,叶缘中上部具红色锯齿,由2-3枚细胞组成;中肋较粗,达叶尖,栉片布满腹面,约30条,高4-6个细胞,顶细胞大,内凹。雌雄异株,雄株较小,顶端精子器呈花蕾状;雌株蒴柄长2-4cm,橙黄色;孢蒴圆柱形,具长喙;蒴帽兜形,被黄白色下垂长绒毛。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道地产区

全国。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湿土上或岩石薄土上。全年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