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蘵根,为茄科植物苦蘵PhysalisangulataL.的根。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具有利水通淋之功效。常用于水肿腹胀,黄疸,热淋。
水肿腹胀,黄疸,热淋。
《江西民间草药》
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根,夏、秋采取。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苦,无毒。"
《江西民间草药》:"孕妇忌服。"
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热淋。
①《江西民间草药》:"治水肿腹胀。"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除湿清热,利尿通淋,止咳化痰。"
内服:煎汤,0.5~1两。
①治黄疸(阳黄):鲜苦蘵根约二两,捣烂绞取自然汁,用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②治热淋:苦蘵根七钱至一两五钱,水煎,分作二次,饭前口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唇疔:苦蘵根捣烂取汁,冲米泔水服。(《湖南药物志》)
出自《江西民间草药》。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 pubescen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入西南。
苦蘵,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高30-50cm。茎多分枝,分枝纤细。叶柄长1-5cm;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表,长3-6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牙齿,两面近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花萼钟状,5中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淡黄色,5浅裂,喉部常有紫斑,长4-6mm,直径6-8mm;雄蕊5,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长1.5mm。浆果球形、直径1.2cm,包藏于宿萼之内。宿萼膀胱状,绿色,具棱,棱脊上疏被短柔毛,网脉明显。种子圆盘状,长约2mm。花、果期5-12月。
苦蘵根中含酸浆双古豆碱(phygrine)。
味苦;性寒
利水通淋。主水肿腹胀;黄疸;热淋
内服:煎汤,15-30g。
1.《江西民间草药》:治水肿腹胀。
2.《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除湿清热,利尿通淋,止咳化痰。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苦蘵根
利水通淋。
水肿腹胀,黄疸,热淋。
内服:煎汤,15-30g。
《江西民间草药》:“孕妇忌服。”
《江西民间草药》:“治水肿腹胀。”
1、治黄疸(阳黄):鲜苦蘵根约60g。捣烂绞取自然汁,用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2、治唇疔:(苦蘵)根捣烂取汁,冲米泔水服。(《湖南药物志》)
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茄科植物苦蘵。
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高常30-50厘米;茎多分枝,分枝纤细。叶柄长1-5厘米,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的牙齿,两面近无毛,长3-6厘米,宽2-4厘米。花梗长约5-12毫米,纤细和花萼一样生短柔毛,长4-5毫米,5中裂,裂片披针形,生缘毛;花冠淡黄色,喉部常有紫色斑纹,长4-6毫米,直径6-8毫米;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长约1.5毫米。果萼卵球状,直径1.5-2.5厘米,薄纸质,浆果直径约1.2厘米。种子圆盘状,长约2毫米。花果期5-12月。
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
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
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