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葛花

苦葛花,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PuerariaomeiensisWangetTang的花。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具有解毒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痔疮,酒精中毒。

别名 -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平,归肝、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止血。
主治

痔疮,酒精中毒。

苦葛花
  • 苦葛花
  • 苦葛花
苦葛花
拼音注音
Kǔ Gě Huā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夏、秋采收。

性味

性平,味辛苦。

功能主治

治痔疮,解酒毒。

复方

①治痔疮:苦葛花(炕干,研末)二钱,胡椒粉一钱。拌匀,分二次用开水吞服。

②解酒毒:苦葛花五钱。煨水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苦葛花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止血。

主治

痔疮,酒精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贵州草药》:“治痔疮,解酒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痔疮:苦葛花(炕干,研末)二钱,胡椒粉一钱。拌匀,分二次用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2、解酒毒:苦葛花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灰绿色或黄绿色,扁长形或扁肾形。长0.5-1.5cm,宽0.2-1.6cm。花萼筒状,5齿,其中两齿合生,表面具白色或黄色毛茸;花瓣5片,其中一瓣较宽;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有细长花丝10枚,其中9枚联合成筒状;雌蕊花柱细长。气微香。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峨眉葛藤。

形态特征

峨眉葛藤,又名苦葛。藤本,长数米。根粗大。茎枝被疏黄褐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盾状椭圆形,长约1cm,两端钝圆,小托叶狭披针形;叶柄长17-33cm;顶生小叶近圆形或阔椭圆形,长6-14cm,宽4-12cm,先端短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近阔楔形,上面被短柔毛。背面被绢质柔毛,两侧小叶斜阔卵形。总状花序腋生,长20-32cm,花多数;小苞片披针形,被毛;萼齿4,披针形,最下面1齿最长,均被黄色短硬毛;花冠蝶形,紫红色,长约1.5cm,旗瓣宽椭圆形,基部具爪和小耳,翼瓣略短于旗瓣;雄蕊10,二体;子房被毛。荚果条形,密被黄色长硬毛,长6-7cm,宽约6mm。种子数粒。花期7-8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道地产区

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900m的沟谷、草坡林下,或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