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豆叶

木豆叶,中药名。为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cajan(Linn.)Millsp.的茎叶。植物木豆,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小儿水痘,痈肿疮毒。
别名 -
药味 味淡
药性
归经 味淡,性平。入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消肿。
主治 小儿水痘,痈肿疮毒。
木豆叶
  • 木豆叶
  • 木豆叶
  • 木豆叶
  • 木豆叶
木豆叶

《中药大辞典》:木豆叶

拼音注音
Mù Dòu Yè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豆科植物木豆叶片,随时可采。

性味

平,淡。有小毒。

功能主治

解痘毒,消炎肿。治小儿水痘,痈肿。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豆叶

拼音注音
Mù Dòu Yè
英文名
Leaf of Cajan
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木豆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janus cajan(L.)Millisp.[Cytisus cajan L.]

采收和储藏:生长期均可采集,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600m的山坡、砂地、丛林中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木豆 直立矮灌木,高1-3m,全体灰绿色。多分枝,小枝条弱,有纵沟纹,被灰色柔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小;叶柄长约2cm,向上渐短;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1-3.5cm,先端锐尖,全缘,两面均被毛,下面具有不明显腺点。总状花序腋生,具梗;花蝶形;萼钟形,萼齿5,内外生短柔毛并有腺点;花冠红黄色,长约1.8cm,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条纹,基部有丝状短爪,爪顶有一对弯钩状附属体;雄蕊10,二体;心皮1,花柱细长线形,基部有短柔毛,柱头渐尖,密被黄色短柔毛。荚果条形,长4-7cm,两侧扁压,有长喙,果瓣于种子间具凹入的斜槽纹。种子3-6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种脐侧生。花期2-11月,果期3-4月及9-10月。

归经

心经

性味

淡;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小儿水痘,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木豆叶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
主治
小儿水痘,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药理作用

1、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

2、防治骨质疏松作用。

3、保护脑缺血、缺氧损伤作用。

4、降血脂和降胆固醇作用。

5、雌激素样作用。

6、对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陆川本草》:“平,淡,有小毒。”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肝肾水肿,木豆、薏苡仁各25g,合煎汤服,每天2次。忌食盐。(《泉州本草》)

2、治血淋,木豆、车前子各9g,合煎汤服。(《泉州本草》)

3、治痔疮下血,木豆浸酒一宿,取出,焙干研末,泡酒服,每次9g。(《泉州本草》)

4、治痈疽初起,木豆,研末泡酒服,每次9g,并以末合香蕉肉捣敷患处。(《泉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生长期均可采集,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
形态特征
木豆,别名黄豆树(贵州)。直立矮灌木,高1-3m,全体灰绿色。多分枝,小枝条弱,有纵沟纹,被灰色柔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小;叶柄长约2cm,向上渐短;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1-3.5cm,先端锐尖,全缘,两面均被毛,下面具有不明显腺点。总状花序腋生,具梗;花蝶形;萼钟形,萼齿5,内外生短柔毛并有腺点;花冠红黄色,长约1.8cm,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条纹,基部有丝状短爪,爪顶有一对弯钩状附属体;雄蕊10,二体;心皮1,花柱细长线形,基部有短柔毛,柱头渐尖,密被黄色短柔毛。荚果条形,长4-7cm,两侧扁压,有长喙,果瓣于种子间具凹入的斜槽纹。种子3-6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有时有褐色斑点,种脐侧生。花期2-11月,果期3-4月及9-10月。
分布区域
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600m的山坡、砂地、丛林中或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