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节铃,中药名。为葡萄科植物无毛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Wall.)Planch.var.glabrum(Levl.etVant.)Gagnep.的根或全株。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 var. glabrum (Levl. et Vant.)Gagnep.的根。
分布云南。
性寒味涩微苦
接骨生肌,止血消炎。
小五爪龙、五爪金龙、小红藤、小红药、铜丝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云南中草药》
为葡萄科植物光叶崖爬藤的根或全株。秋冬采集,切片晒干。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分布于云南等地。
多年生攀援藤本,长3~5米。根肥大,纺锤形,皮紫红色,质坚韧。缠绕茎细长,表面有细沟纹;卷须不分枝,卷曲。质坚韧。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5枚,具短柄,椭圆状披针形,中央一枚最大,基部两枚较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具浅波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花杂性异株,伞房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花细小,黄绿色。浆果球形,肉质。
《云南中草药》:"涩微苦,寒。"
①《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止血消炎。治骨折,瘰疬,外伤出血。"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症,关节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小五爪龙、五爪金龙、小红藤、小红花、钢丝绊、小红袍、跳三步、石猴子、九节莲、飞石莲。
出自《云南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无毛崖爬藤的根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Planch.var.glabrum(Levl.et Vant.)Gagnep.[Vitis potentilla Levl.et Vant.var.glabra Le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洗净,切片,鲜用呀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无毛崖爬藤 多年生攀援藤本,长3-5m。全株无毛。根肥大,纺锤形,外皮紫红色,质坚韧。缠绕茎细长,表面有细沟纹;卷须不分枝,卷曲。掌状复叶互生;小叶5,椭圆状披针形,中间1枚最大,基部2枚较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浅波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花杂性,异株;伞房花序排列成聚伞花序;花小,黄绿色。浆果球形,肉质。
脾;肾经
辛;温
祛风除湿;活血能络。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1.《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止血消炎。治骨折,瘰疬,外伤出血。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症,关节筋骨疼痛。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九节铃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尚不明确。
《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止血消炎。外用治骨折、瘰疬,外伤出血。”
1、治骨折:小红袍15g,花斑竹60g,泡酒500g。并用鲜小红袍捣绒,调甜酒焙热包敷。
2、治刀伤,疮肿溃疡:小红袍为末撒伤口,或鲜品捣绒敷。(1-2方出自《西昌中草药》)
秋、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葡萄科植物无毛崖爬藤。
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无毛或被疏柔毛。卷须4-7呈伞状集生,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小叶菱状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1-4厘米,宽0.5-2厘米,顶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外侧小叶基部不对称,边缘每侧有3-8个锯齿或细牙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4厘米,小叶柄极短或几无柄,无毛或被疏柔毛;托叶褐色,膜质,卵圆形,常宿存。花序长1.5-4厘米,比叶柄短、近等长或较叶柄长,顶生或假顶生于具有1-2片叶的短枝上,多数花集生成单伞形;花序梗长1-4厘米,无毛或被稀疏柔毛;花蕾椭圆形或卵椭圆形,高1.5-3毫米,顶端近截形或近圆形;萼浅碟形,边缘呈波状浅裂,外面无毛或稀疏柔毛;花瓣4,长椭圆形,高1.3-2.7毫米,顶端有短角,外面无毛;雄蕊4,花丝丝状,花药黄色,卵圆形,长宽近相等,在雌花内雄蕊显著短而败育;花盘明显,4浅裂,在雌花中不发达;子房锥形,花柱短,柱头扩大呈碟形,边缘不规则分裂。果实球形,直径0.5-1厘米,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下部1/3处呈长卵形,两侧有棱纹和凹陷,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沟状向上斜展达种子顶端1/4处。花期4-6月,果期8-11月。
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坡杂木林中或陡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