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北紫堇

赛北紫堇,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赛北紫堇Corydalisimpatiens(Pall.)Fisch.[C.sibirica(L.f.)Pers.var.impatiens(Pall.)Regel]的全草。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胃脘痛,肝炎,胆囊炎,腰腿痛,痈肿,疥癣,毒蛇咬伤,刀伤。
别名 断肠草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胃脘痛,肝炎,胆囊炎,腰腿痛,痈肿,疥癣,毒蛇咬伤,刀伤。
赛北紫堇
  • 赛北紫堇
  • 赛北紫堇
  • 赛北紫堇
赛北紫堇
拼音注音
Sài Běi Zǐ Jǐn
别名

断肠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赛北紫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impatiens(Pall.)Fisch[C.sibirica(L.f.)Pers.var.impatiens(Pall.)Rege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原形态

赛北紫堇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5-65cm,无毛。主根直长。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多数,柄长4-6cm,基部成鞘,叶片轮廓三角形,长8-10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通常2对,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宽2-5mm;茎生叶2-4枚,互生,疏离,均具柄,柄基成鞘。总状花序顶生,长2.5-8cm,果时可达14cm,花多,上密下疏;苞片长2-7mm,花序下部者二回羽状分裂,最上部者不裂,狭披针形;花梗较苞片略短;花冠黄色,长7-8mm,鸡冠状突起低,距圆筒状,占外轮上瓣长的1/3,略向上弯曲,蜜腺贯穿距的1/2;子房条形,柱头2裂。蒴果条状长圆形,长1-12cm。种子1列,3-7枚。花期6-8月,果期7-9月。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主胃脘痛;肝炎;胆囊炎;腰腿痛;痈肿;疥癣;毒蛇咬伤;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赛北紫堇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胃脘痛,肝炎,胆囊炎,腰腿痛,痈肿,疥癣,毒蛇咬伤,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相关论述

1、《度母本草》:“消肿,治跌打损伤。”

2、《蓝琉璃》:“治胆囊炎,时疫感冒。”

3、《甘露本草明镜》:“治五脏热,血热,疮疖等。”

4、《度母本草》:“味苦、涩。”

5、《蓝琉璃》:“味苦,性凉。”

6、《甘露本草明镜》:“味苦,消化后味苦,性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胃及肝脏痞瘤:扎桑三两,花椒、半夏、高原毛茛、白花木通、虎掌草子、大狼毒各一两,硇砂五钱,光明盐五钱,小檗、近梗叶柳与山杨三者炭各一两,轮叶棘豆一两半。以上十三味药混合,粉碎成细粉,用水适量拌合成糊状。取适量涂于肝区或胃部。

2、治跌打损伤、疮疖肿毒:扎桑十钱,达夏(镰形棘豆)三钱,倒提壶五钱,洋金花二钱,羌活根五钱。以上五味药混合,粉碎成细粉。每次适量,调敷于患处。(1-2方出自《度母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罂粟科植物赛北紫堇。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5-65cm,无毛。主根直长。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多数,柄长4-6cm,基部成鞘,叶片轮廓三角形,长8-10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一回裂片通常2对,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宽2-5mm;茎生叶2-4枚,互生,疏离,均具柄,柄基成鞘。总状花序顶生,长2.5-8cm,果时可达14cm,花多,上密下疏;苞片长2-7mm,花序下部者二回羽状分裂,最上部者不裂,狭披针形;花梗较苞片略短;花冠黄色,长7-8mm,鸡冠状突起低,距圆筒状,占外轮上瓣长的1/3,略向上弯曲,蜜腺贯穿距的1/2;子房条形,柱头2裂。蒴果条状长圆形,长1-1.2cm。种子1列,3-7枚。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草坡上、疏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