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蓑衣藤,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小蓑衣藤ClematisgourianaRoxb.Var.finetiiRehd.etWils.的根或茎叶。分布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发表,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小木通(《中国药植志》)。
《中国药植志》
为毛茛种植物小蓑衣藤的根或茎叶。全年可采。
生林下、灌丛中。分布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落叶蔓生灌木,高可达5米。茎绿色至褐色,有条纹,一年生枝有密毛,旋即脱落。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长至7厘米,具条纹及淡褐色毛;小叶5~7片,顶端小叶时有连生者,具柄;小叶片卵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全缘或具2~3阔齿,两面均具短毛。圆锥状花序腋生,梗长2~8厘米,有毛,序上有叶戌小叶状苞片;花两性,白色;花被4~5片,倒卵形,顶端圆形,微凹,外面密被绒毛,内面较稀;雄蕊多数,花粉囊短于花丝;雌蕊多数,子房上位,花柱有长白毛,柱头侧生。瘦果扁卵形,黑色,无毛,宿存花柱展长,具白色羽状毛.花期夏、秋季。
《陕西中草药》:"辛,温。"
①《中国药植志》:"发表,利小便。"
②《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内服:煎汤,3~4钱。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蓑衣藤
发表,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内服:煎汤,9-12g。
尚不明确。
1、《中国药植志》:“发表,利小便。”
2、《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滞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
夏季采收茎叶,鲜用或晒干;秋、冬季挖根,去须根,洗净。
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有6条深纵沟,使茎成明显的6菱形。栓皮多已脱落,残留的皮部深棕色,疏松有裂隙。断面黄褐色,可见6个花瓣状的大裂瓣,但每个大裂瓣的次生射线纹理为2条。
毛茛科植物小蓑衣藤。
藤本。一回羽状复叶,有5小叶,有时3或7,偶尔基部一对2-3小叶;小叶片纸质,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4-)7-11cm,宽(1.5-) 3-5cm,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常全缘,偶尔疏生锯齿状牙齿,两面无毛或近无毛,有时下面疏生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花序梗、花梗密生短柔毛;萼片4,开展,白色,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9mm,顶端钝,两面有短柔毛;雄蕊无毛;子房有柔毛。瘦果纺锤形或狭卵形,不扁,顶端渐尖,有柔毛,长3-5mm,宿存花柱长达3cm。花期9月至10月,果期11月至12月。
分布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林下、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