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扫帚

铁扫帚,中药名。为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截叶铁扫帚LespedezacuneataG.Don的全草或根。植物截叶铁扫帚,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山东、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朝鲜、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及澳大利亚也有分布。具有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肠胃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别名 夜门关,苍蝇翼,铁马鞭,三叶公母草,鱼串草
药味 味甘、微苦
药性
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入肺、肝、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
主治 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肠胃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铁扫帚
  • 铁扫帚
  • 铁扫帚
铁扫帚
拼音注音
Tiě Sào Zhou
别名

夜关门、苍蝇翼、铁马鞭、三叶公母草、鱼串草

来源

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 (Dum-Cours.)G. Don,以全株入药。夏秋挖根及全株,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用于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铁扫帚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
主治
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肠胃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药理作用

1、止咳平喘作用。

2、兴奋子宫作用。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铁扫帚9g,捣绒对开水服。(《精编中草药图谱》)

2、治伤口久溃不敛,铁扫帚叶晒干研末,取适量撒患处。(《精编中草药图谱》)

3、治刀伤,铁扫帚叶或花鲜品适量,嚼烂敷伤处。(《精编中草药图谱》)

4、治痔疮,铁扫帚叶15g,蒸酒服。(《精编中草药图谱》)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茎、叶、花混合。根较细,条状,茎圆柱形,表面具纵皱纹。叶皱缩、破碎,展平后呈楔形,长1~2.5㎝,宽0.2~0.4㎝,先端平截,中央有小尖刺,基部楔形,全缘,下面有伏贴毛或白色长柔毛,小叶柄不明显。可见总状花序腋生,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截叶铁扫帚。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达1米。茎直立或斜升,被毛,上部分枝;分枝斜上举。叶密集,柄短;小叶楔形或线状楔形,长1~3厘米,宽2~5(~7)毫米,先端截形或近截形,具小刺尖,基部楔形,上面近无毛,下面密被伏毛。总状花序腋生,具2~4朵花;总花梗极短;小苞片卵形或狭卵形,长1~1.5毫米,先端渐尖,背面被白色伏毛,边具缘毛;花萼狭钟形,密被伏毛,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淡黄色或白色,旗瓣基部有紫斑,有时龙骨瓣先端带紫色,冀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稍长;闭锁花簇生于叶腋。荚果宽卵形或近球形,被伏毛,长2.5~3.5毫米,宽约2.5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山东、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朝鲜、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及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