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绿茶

山绿茶,中药名。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海南冬青IlexhainanensisMerr.的叶。植物海南冬青,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平肝,利咽解毒之功效。主治高血压病,口疮,咽痛,痈疖肿毒。

别名 -
药味 味苦、甘
药性
归经 味苦、甘,性平。入肝、脾、肺、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平肝,利咽解毒。
主治

高血压病,口疮,咽痛,痈疖肿毒。

山绿茶
  • 山绿茶
  • 山绿茶
  • 山绿茶
山绿茶
拼音注音
Shān Lǜ Chá
别名

海南冬青。

英文名
leaf of Hainan Holly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海南冬青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haina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四季幸免可采,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长于中海拔的山地疏林和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海南冬青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m。小枝具4棱,被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7mm;托叶三角形;叶片薄革质或纸质,阔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长4.5-5.5cm,宽1.5-2.5cm。先端骤狭的短浙尖,基部阔急尖,干后榄绿色或栗褐绿色,背面暗淡,全缘,中脉上面凹陷,侧脉每边8-10条。伞形花序着生在二年枝上或呈圆锥状着生在当年枝上;花淡红色;苞片三角形,常脱落;雄花序每枝3-5朵花,总花梗长3mm,花梗长1mm,花5-6基数,萼浅盘状,直径约2mm,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卵形,长约1.8mm,雄蕊短于花瓣的1/4;雌花序簇生,每枝由1-3花组成的聚伞花序,总花便长1-3mm,花梗长3mm,花萼和花冠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1/2,子房上位,直径约1.5mm。果近球状椭圆形,直径约3mm,干时表面有纵槽,宿存柱头厚盘状或乳头状,花柱有时可见,分核6,间或有4或5,椭圆形,两头尖,背面粗糙具1槽。花期4-5月,果期7-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卷曲状,多破碎不全,主脉在加工过程中多与叶肉相剥离而呈纤维状。完整的叶片呈宽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6cm,宽1.5-3cm,顶端渐尖,基都楔形,全缘。绿褐色或绿黄色。质脆,易破碎。气清香,味苦。

化学成分

叶含芸香甙等黄酮化合物及山绿茶甙(hainanenside)。

归经

肝;脾;肺;肾经

性味

辛;寒

功能主治

清热干肝;利咽解毒。主高血压病;口疮;咽痛;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泡茶饮,1-3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叶(山绿茶):主治高血压、口腔炎、疖肿、慢性喉炎和妇科附件炎。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绿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平肝,利咽解毒。

主治

高血压病,口疮,咽痛,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泡茶饮,1-3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

2、保护心脏作用。

3、降血脂作用。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叶(山茶绿):主治高血压、口腔炎、疖肿、慢性喉炎和妇科附件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采,晒干备用。

炮制方法

将采摘的鲜叶尽快地用热锅翻炒杀青(温度为260-280℃),接着在揉搓台上用手揉搓(或用机械揉),然后复炒,复揉2-3次,至叶色呈暗绿色、带有银灰绿色、略有光泽为度,取出,放凉。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卷曲状,多破碎不全,主脉在加工过程中多与叶肉相剥离而呈纤维状。完整的叶片呈宽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6cm,宽1.5-3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绿褐色或绿黄色。质脆,易破碎。气清香,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海南冬青.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m。小枝具4棱,被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7mm;托叶三角形;叶片薄革质或纸质,阔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长4.5-5.5cm,宽1.5-2.5cm。先端骤狭的短渐尖,基部阔急尖,干后榄绿色或栗褐绿色,背面暗淡,全缘,中脉上面凹陷,侧脉每边8-10条。伞形花序着生在二年枝上或呈圆锥状着生在当年枝上;花淡红色;苞片三角形,常脱落;雄花序每枝3-5朵花,总花梗长3mm,花梗长1mm,花5-6基数,萼浅盘状,直径约2mm,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卵形,长约1.8mm,雄蕊短于花瓣的1/4;雌花序簇生,每枝由1-3花组成的聚伞花序,总花梗长1-3mm,花梗长3mm,花萼和花冠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1/2,子房上位,直径约1.5mm。果近球状椭圆形,直径约3mm,干时表面有纵槽,宿存柱头厚盘状或乳头状,花柱有时可见,分核6,间或有4或5,椭圆形,两头尖,背面粗糙具1槽。花期4-5月,果期7-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常生于中海拔的山地疏林和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