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伞

小罗伞,中药名。为紫金牛科植物小罗伞ArdisiapunctataLindl.的根或全株。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活血调经,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别名 血党、活血胎、腺点紫金牛、斑叶朱砂根、小凉伞、珍珠盖凉伞
药味 味苦甘辛
药性
归经 味苦甘辛,性温。归肝、膀胱、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调经,祛风除湿。
主治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小罗伞
  • 小罗伞
  • 小罗伞
小罗伞
拼音注音
Xiǎo Luó Sǎn
别名

血党、活血眙、腺点紫金牛(《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斑叶朱砂根、小凉伞、珍珠盖凉伞(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小罗伞全株。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喜生于深山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常绿直立灌木,高30~60厘米。根柔软肥壮。茎幼时被暗褐色小毛,除花枝外不分枝。叶互生,矩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阔棋形,上面深绿色,秃净,下面淡绿色,被暗褐色小毛,全叶具无数黑色腺点,边缘处连成一明显的边脉,叶边缘有腺体。伞形花序生于长3~10厘米、被微毛、顶略弯的花枝上;花柄长1~2厘米;萼被微毛;花冠内部白色,外被紫色斑点,裂片钝头。浆果球形,熟时深红色,径约6~8毫米。花期6~9月。

性味

苦甘辛,温。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甘微辛,平,无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温。"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怯风除湿。治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通经补血,祛风湿。治月经不调,经闭,不孕症,产后风痛,瘫痪,贫血。"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瘀,消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口腔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治痛经、萎黄病:血党、姜黄、茜草、槟榔钻、黄花倒水莲。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罗伞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调经,祛风除湿。
主治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注意事项
孕妇忌服。
相关论述

1、《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痛经补血,祛风湿。治月经不调,经闭,不孕证,产后风痛,瘫痪,贫血。”

2、《常用中草药手册》(广州部队):“祛风散瘀,消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口腔炎。”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痛经、萎黄病:血党、姜黄、茜草、槟榔钻、黄花倒水莲。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紫金牛科植物小罗伞。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灌木,高1-2m;茎幼时被细微柔毛,无皱纹,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片革质或近坚纸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稀钝,基部楔形,长10-15cm,宽2-3.5cm,近全缘或具微波状齿,齿尖具边缘腺点,边缘反卷,叶面无毛,中、侧脉微隆起,背面被细微柔毛,脉隆起,除边缘外其余无腺点或腺点极疏,侧脉8-12对,连成远离边缘的边缘腺;叶柄长1-1.5cm,被微柔毛。亚伞形花序,单生或稀为复伞形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长3-11cm,顶端下弯,且具少数退化叶或叶状苞片,被细微柔毛;花梗长8-12mm;果时达2.5cm;花长约5mm,花萼仅基部连合,被微柔毛,萼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顶端急尖,长2-3mm,具缘毛或几无毛,具腺点;花瓣白色,椭圆状卵形,顶端圆形,具明显的腺点,里面被微柔毛,外面无毛;雄蕊较花瓣略短,花药披针形,顶端具小尖头,背部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卵珠形,被微柔毛,具腺点;胚珠5枚,1轮。果球形,直径约6mm,深红色,微肉质,具疏腺点。花期5-7月,少数于4、8、11月,果期10-12月,有时有的植株上部枝条开花,下部枝条果熟。
分布区域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喜生于深山林下或灌木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