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果

苏铁果,中药名。为苏铁科植物苏铁CycasrevolutaThunb.的种子。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具有平肝降压,镇咳祛痰,收敛固涩之功效。常用于高血压病,慢性肝炎,咳嗽痰多,痢疾,遗精,白带,跌打,刀伤。

别名 无漏子、无漏果、千年枣、万岁枣、海枣。
药味 味苦、涩
药性
归经 味苦、涩,性平;归肺、肝、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平肝降压,镇咳祛痰,收敛固涩。
主治

高血压病,慢性肝炎,咳嗽痰多,痢疾,遗精,白带,跌打,刀伤。

苏铁果
  • 苏铁果
  • 苏铁果
苏铁果
拼音注音
Sū Tiě Guǒ
别名

无漏子、无漏果、千年枣、万岁枣、海枣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as revolut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华南和西南地区,多栽培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地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过冬。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

原形态

常绿木本植物,不分枝,高1-4m,稀达8m以上。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长0.5-2m,基部两侧有刺,刺长2-3mm,羽片达100对以上,条形,厚革质,长9-18cm,宽4-6mm,先端锐尖,边缘显着向下卷曲,基部狭,两侧不对称,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央微凹,下面浅绿色,中脉显着隆起。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长30-70cm,直径8-15cm;小孢子叶长方状楔形,长3-7cm,有急尖头,下面中肋及先端密生褐色或灰黄色长绒毛;大孢子叶扁平,长14-22cm,密生淡黄色或淡灰黄色绒毛,上部顶片宽卵形,边缘羽状分裂,其下方两侧着生数枚近球形的胚珠。种子卵圆形,微扁,顶凹,长2-4cm,径1.5-3cm,熟时朱红色,花期6-7月,种子10月成熟。

化学成分

种子含苏铁甙(cycasin),新苏铁甙(neocycasin)A、B2、B、C、D、E、F、G,大泽明素(macrozamin),甲基氧化偶氮甲醇(methylazoxymethanol),甲醛,2-氨基-3-甲氨基丙酸[2-amino-3(methylamino)-propanoicacid〕以及脂肪油,还原糖等,还含胆碱(choline),胡芦巴碱(trigonelline)及玉米黄质。 另外苏铁还含(3R,3&'R)-玉蜀黍黄质[(3R,3'R)-zeaxanthin〕,(3R,3'S)-内消旋-玉蜀黍黄质[(3R,3'S)-meso-zeaxanthin〕,(3S,3'S)-玉蜀黍黄质[(3S,3'S)-zeaxanthin〕,以及游离氨基酸。

药理作用

1.致癌作用 自1963年发现苏铁属旋铁树的种子和壳能诱发肿瘤以后,许多实验室先后证实,其致癌原系所含的氧化偶氮类甙-苏铁甙(cycasin)和新苏铁甙(neocycasin)A、B。苏铁甙长期或一次喂饲或灌肠,可使大鼠发生乳癌、肝癌、肾癌和肠癌,使小鼠发生肺腺瘤,也能使豚鼠、田鼠发生肿瘤。一般认为苏铁甙本身并无毒性或致癌性,需经肠道内细菌的β-糖苷酶水解,生成甲基氧化偶氮基甲醇(即苏铁甙元),再转化为亲电子的中间物,形成能与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起反应的活性甲基。因此,腹腔等非口服途径一般不能致癌。只是在新生小鼠、新生田鼠、新生大鼠的皮肤中存在β-D-糖苷酶,所以皮下用药亦能诱发肿瘤。苏铁甙具有水溶性,用水充分洗涤后可以除去。

2.神经毒性 牛食铁树果种于,可引起麻痹,且常发生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薄束及脊小脑背束产生髓鞘脱失,并有嗜饿性物质沉积。大鼠或金田鼠有胎仔在母体内接触苏铁甙元,产后而形成"小头症"(Microencephaly),骨性颅顶盖变狭,但生存时间仍相当长;有些大鼠在13-15个月后,有神经胶质瘤。

3.毒性 小鼠口服大剂量苏铁甙后无立即中毒现象,但经12-18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死亡。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67g/kg、豚鼠为1.0g/kg,大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MLD)为44mg/kg。苏铁甙对呼吸、血压、心脏、血管、肠和子宫作用轻微。

归经

肺;肝;大肠经

性味

苦;涩;性平;有毒

注意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种子及茎顶部的树心有毒。中毒症状为头晕,呕吐。”

功能主治

平肝降压;镇咳祛痰;收敛固涩。主高血压病;慢性肝炎;咳嗽痰多;痢疾;遗精;白带;跌打;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苏铁果

功效作用

功能

平肝降压,镇咳祛痰,收敛固涩。

主治

高血压病,慢性肝炎,咳嗽痰多,痢疾,遗精,白带,跌打,刀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事项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种子及茎顶部的树心有毒。中毒症状为头晕,呕吐。”

药理作用

1、致癌作用。

2、神经毒性。

3、毒性:苏铁甙对呼吸、血压、心脏、血管、肠和子宫作用轻微。

相关论述

1、《现代实用中药》:“为收敛剂。通经,助消化,镇咳祛痰。治痢疾及呃逆。”

2、《全国中草药汇编》:“平肝,降血压。”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慢性肝炎,高血压病头胀痛,遗精,白带:(苏铁果)9-15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肝炎:苏铁种子1粒。米泔水适量,炖服。(《福建药物志》)

附注

本品有致癌性,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收,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苏铁科植物苏铁。

形态特征

苏铁,又名凤尾蕉、番蕉、凤尾松、铁树、避火蕉、大凤尾、铁甲松、大凤尾草。树干高约2米,稀达8米或更高,圆柱形如有明显螺旋状排列的菱形叶柄残痕。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下层的向下弯,上层的斜上伸展,整个羽状叶的轮廓呈倒卵状狭披针形,长75-200厘米,叶轴横切面四方状圆形,柄略成四角形,两侧有齿状刺,水平或略斜上伸展,刺长2-3毫米;羽状裂片达100对以上,条形,厚革质,坚硬,长9-18厘米,宽4-6毫米,向上斜展微成“V"字形,边缘显著地向下反卷,上部微渐窄,先端有刺状尖头,基部窄,两侧不对称,下侧下延生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中央微凹,凹槽内有稍隆起的中脉,下面浅绿色,中脉显著隆起,两侧有疏柔毛或无毛.雄球花圆柱形,长30-70厘米,径8-15厘米,有短梗,小孢子飞叶窄楔形,长3.5-6厘米,顶端宽平,其两角近圆形,宽1.7-2.5厘米,有急尖头,尖头长约5毫米,直立,下部渐窄,上面近于龙骨状,下面中肋及顶端密生黄褐色或灰黄色长绒毛,花药通常3个聚生;大孢子叶长14-22厘米,密生淡黄色或淡灰黄色绒毛,上部的顶片卵形至长卵形,边缘羽状分裂,裂片12-18对,条状钻形,长2.5-6厘米,先端有刺状尖头,胚珠2-6枚,生于大孢子叶柄的两侧,有绒毛。种子红褐色或桔红色,倒卵圆形或卵圆形,稍扁,长2-4厘米,径1.5-3厘米,密生灰黄色短绒毛,后渐脱落,中种皮木质,两侧有两条棱脊,上端无棱脊或棱脊不显著,顶端有尖头。花期6-7月,种子10月成熟。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多栽培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地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过冬。

道地产区

福建、台湾、广东。

生长环境

多栽培于庭园。江苏、浙江及华北各地多栽于盆中,冬季置于温室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