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防风

青海防风,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CarumcarviL.的根。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部等地。具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破伤风。

别名 防风
药味 味辛、微甘
药性 微温
归经 味辛、微甘,性微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破伤风。

青海防风
  • 青海防风
  • 青海防风
青海防风
拼音注音
Qīnɡ Hǎi Fánɡ Fēnɡ
别名

防风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carui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沙,稍晾,置沸水中烫后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得。

原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根圆柱形,肉质,长10-25cm,径5-10mm。茎上部分枝。其生叶及茎下部叶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略短于叶片,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片轮廓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3cm,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mm,宽约1-3cm,具宽叶鞘,边缘膜质,白色或粉红色。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花梗长5-8cm;无总苞片,稀1-3,线形;伞辐5-10,长1-4cm;无小总苞片,偶有1-3,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5-15,花杂性,无萼齿,花瓣白色,或带淡红色;花柱长约为花柱基的2倍。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2-2.5mm,成熟后黄褐色,果棱明显,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5-8月。

性状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或纵剖成条形,略弯曲或呈扭曲状,单一,罕见分歧者。长约10-40cm,直径0.2-1.5cm。顶端根头部宽大,有明显的凹陷茎基痕。表面稍粗糙,有纵皱纹或沟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层呈土黄色,木质部呈鲜明的黄色。气弱,味微甘而略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易脱落,剩余为3-6列细胞组成,多呈切向延长,皮层窄。韧皮部宽广,散布有众多分泌道。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射线宽窄不一。根茎中央有髓,髓部薄壁细胞较大,略呈类长圆形。

粉末特征:类白色。

1.分泌道中含有树脂样分泌物。

2.木栓细胞类长方形,壁增厚。

3.导管多为网纹或环纹。

4.纤维长梭形,壁薄有纹孔。

5.含草酸钙柱晶、方晶及不规则结晶。

鉴别

取本品粗粉以氯仿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用氯仿稀释至10mg/ml,在285nm、242nm有最大吸收。

性味

味辛;微甘;性微温

注意

体虚多汗者慎服。

功能主治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青海防风

功效作用

功能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注意事项

体虚多汗者慎服。

相关论述

1、《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微温。”

2、《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胜湿。治感冒,骨节疼痛,头痛,寒热无汗,风湿性关节炎。”3、《甘肃中草药手册》:“发表祛风,除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关节疼痛,脊痛项强,四肢挛痛,破伤风,目赤疮疡。”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寒感冒:防风、荆芥各9g,紫苏叶、生姜各6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2、治感冒骨节疼痛、头痛,寒热无汗:防风9g,羌活5g,秦艽9g,桑枝3g,葱白5根。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3、治风寒头痛:防风9g,白芷9g,川芎9g,荆芥6g。水煎服。

4、治风湿性关节炎:防风9g,黄芪9g,羌活5g,独活9g。水煎服。(3-4方出自《西宁中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沙,稍晾,置沸水中烫后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得。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纵剖成条形,略弯曲或呈扭曲状,单一,罕见分歧者。长约10-40cm,直径0.2-1.5cm。顶端根头部宽大,有明显的凹陷茎基痕。表面稍粗糙,有纵皱纹或沟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层呈土黄色,木质部呈鲜明的黄色。气弱,味微甘而略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伞形科植物葛缕子。

形态特征

葛缕子,又名:小防风,野胡萝卜,马缨子,郭乌。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根圆柱形,肉质,长10-25cm,径5-10mm。茎上部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略短于叶片,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片轮廓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3cm,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mm,宽约1-3mm,具宽叶鞘,边缘膜质,白色或粉红色。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花梗长5-8cm;无总苞片,稀1-3,线形;伞辐5-10,长1-4cm;无小总苞片,偶有1-3,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5-15,花杂性,无萼齿,花瓣白色,或带淡红色;花柱长约为花柱基的2倍。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2-2.5mm,成熟后黄褐色,果棱明显,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5-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部等地。

道地产区

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部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路旁、林缘、河滩草丛中或高山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