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扁豆

山野扁豆,中药名。为豆科决明属植物豆茶决明Cassianomame(Sieb.)Kitag.的全草。植物豆茶决明,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东北各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及四川各省区。具有健脾利湿,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慢性肾炎,咳嗽痰多,慢性便秘。
别名 江芒决明、关门草、山梅豆、山扁豆《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味 味甘、微苦
药性
归经 味甘、微苦,性平。归肺、肾、肝、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脾利湿,止咳化痰。
主治 慢性肾炎,咳嗽痰多,慢性便秘。
山野扁豆
  • 山野扁豆
  • 山野扁豆
山野扁豆
拼音注音
Shān Yě Biǎn Dòu
别名

江芒决明、关门草、山梅豆、山扁豆

来源

豆科决明属植物豆茶决明Cassia nomame (Sieb.)Kitag.,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切碎。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止咳化痰。用于慢性肾炎,咳嗽痰多,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

3~6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野扁豆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利湿,止咳化痰。
主治
慢性肾炎,咳嗽痰多,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9-18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切碎备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30-60cm。茎圆柱形,棕黄色,基部灰黑色,表面有纵纹及疣状皮孔,呈黄白色;质硬易折断,断面白色,松泡中空,叶多卷曲,或脱落,棕绿色或黑绿色;质脆易碎。残存荚果呈棕褐色。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决明属植物豆茶决明。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稍有毛,分枝或不分枝。叶长4-8厘米,有小叶8-28对,在叶柄的上端有黑褐色、盘状、无柄腺体1枚,;小叶长5-9毫米,带状披针形,稍不对称。花生于叶腋,有柄,单生或2至数朵组成短的总状花序;萼片5,分离,外面疏被柔毛;花瓣5,黄色;雄蕊4枚,有时5枚;子房密被短柔毛。荚果扁平,有毛,开裂,长3-8厘米,宽约5毫米,有种子6-12粒;种子扁,近菱形,平滑。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东北各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及四川各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和原野的草丛中。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东北各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及四川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