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鳞毛蕨

同型鳞毛蕨,中药名。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同型鳞毛蕨DryopterisuniformisMakino的根茎。植物同型鳞毛蕨,分布于我国江苏(南京)、安徽(舒城、黄山)、浙江(江山、定海、杭州)、江西(伊山)、福建,日本、朝鲜半岛也有。具有凉血止血,驱虫之功效。主治吐血,崩漏,蛔虫及绦虫病。
别名 -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凉血止血,驱虫。
主治 吐血,崩漏,蛔虫及绦虫病。
同型鳞毛蕨
  • 同型鳞毛蕨
  • 同型鳞毛蕨
同型鳞毛蕨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驱虫。
主治
吐血,崩漏,蛔虫及绦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止血,驱虫。治崩漏,吐血。驱蛔虫、绦虫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吐血,崩漏,同型鳞毛蕨15g,小蓟15g,侧柏叶12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驱蛔虫、绦虫,同型鳞毛蕨15g,鹤草芽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挖出后除去叶柄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同型鳞毛蕨。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30~60厘米。根状茎直立,先端密被棕色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5~25厘米,粗约3~4毫米,禾秆色,密被近黑色或者深褐色,宽披针形、线状披针形,全缘或疏具锯齿鳞片;叶片卵圆披针形,长约40厘米。宽达20厘米,先端羽裂渐尖,基部不变狭,近截形,二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羽片约17对,平展,互生,彼此以等宽间隔分开,基部羽片不缩短与中部的同形,披针形,长9~11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最宽可达2.5厘米,无柄,截形,紧靠叶轴,一回深羽裂几达羽轴;小羽片或裂片约15对,斜展,近卵形或卵圆披针形,长为宽的1~1.5倍,圆钝头,具浅锯齿,基部一对稍大,紧靠叶轴。叶干后薄纸质,黄绿色,两面光滑仅羽轴下面有少数褐色线形鳞片,叶轴密被黑色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疏齿鳞片;叶脉在下面明显可见,羽状,大多二叉。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中部以上,每裂片3~6对。囊群盖大,膜质,红棕色,早落。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江苏(南京)、安徽(舒城、黄山)、浙江(江山、定海、杭州)、江西(伊山)、福建,日本、朝鲜半岛也有。
生长环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海拔100~1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