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仁

核桃仁,中药名。为胡桃科胡桃属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果实的核仁。具有补益肺肾,纳气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主要用于腰膝酸痛,遗精遗尿,虚寒喘咳,肠燥便秘等。

别名 虾蟆、胡桃穰、胡桃肉、胡桃仁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温;归肾、肺、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益肺肾,纳气定喘,润肠通便。
主治

主要用于腰膝酸痛,遗精遗尿,虚寒喘咳,肠燥便秘等。

核桃仁
  • 核桃仁
  • 核桃仁
  • 核桃仁
  • 核桃仁
  • 核桃仁
  • 核桃仁
  • 核桃仁
  • 核桃仁
  • 核桃仁
核桃仁

《中国药典》:核桃仁

拼音注音
Hé Tɑo Rén
别名

胡桃仁、胡桃肉、核桃

英文名
SEMEN JUGLANDIS
来源

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

性状

本品多破碎,为不规则的块状,有皱曲的沟槽,大小不一;完整者类球形,直径2~3cm。种皮淡黄色或黄褐色,膜状,维管束脉纹深棕色。子叶类白色。质脆,富油性。无臭,味甘;种皮味涩、微苦。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归经

归肾、肺、大肠经。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补肾,温肺,润肠。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寒喘嗽,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6~9g。

备注

(1)治中耳炎,用核桃仁榨油加适量冰片滴耳。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核桃仁

拼音注音
Hé Tɑo Rén
英文名
Semen Juglandis
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种子。9~10月采收果实,除去肉质果皮,敲破果壳取出种子。

生境分布

生于较湿润的肥沃肥沃土壤中,多栽培于平地或丘陵地带。主产河北、北京、山西、山东。

原形态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对生,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5cm,宽3~6cm,先端尖,全缘。花单性同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荑花序下垂,花密生,雄蕊6~30;雌花序簇生,直立,生于幼枝的顶端,有花1~3,子房下位,密被毛。核果近球形,外果皮肉质,绿色;内果皮骨质,坚硬,有不规则的浅沟。花期5月,果期10月。

性状

完整种子类球表,由两片呈脑状的子叶构成,直径1~3cm,凹凸不平,表面淡棕色或深棕色,种皮菲薄,有深色脉纹,一端有三角状突起的胚根,大多破碎成 规则块状,乳白色或黄白色,富油质。味微香甜;种皮微涩。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主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的甘油酯;另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α-及γ-维生素E、维生素B2。

性味

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温补肺肾,定喘润肠。用于肾虚腰痛、脚软、虚寒喘咳、大便燥结。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核桃仁

功效作用

功能

补益肺肾,纳气定喘,润肠通便。

主治

主要用于腰膝酸痛,遗精遗尿,虚寒喘咳,肠燥便秘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单味嚼服,10-3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痰火积热,阴虚火旺,以及大便溏泄者禁服。不可与浓茶同服。

化学成分

胡桃仁含脂肪油,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酯,又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等。

药理作用

1、降血脂的作用:核桃仁具有促进磷脂的乳化作用和不饱和脂肪酸体内胆固醇代谢的功效。

2、抗衰老的作用:胡桃可增强脑肾Na+-K+-ATP活性、RBC-SOD活性,降低血清过氧化产物-LPO及胆固醇水平, 从而延缓机体衰老。

3、此外,胡桃仁还具有脂质过氧化,减轻脂肪肝、抗诱变、可使犬体重增长加快,血清白蛋白增加的作用。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食之令人肥,润肌黑发。

2、《本草纲目》: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嗽,腰脚重痫。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肾气亏损,肾精不足之腰痛腿软,腰间重坠,起坐困难,多配杜仲、补骨脂等补肾强腰之品同用,方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青蛾丸。如伴畏寒怕冷属肾阳虚者,常配附子、肉桂等温肾祛寒之品同用。

2、用于肾精虚亏之头晕耳鸣,尿频遗精,消渴。治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胡桃仁益精髓而止眩,可配枸杞子、何首乌等滋肾益精等药物同用;治疗下元虚寒不固而致的尿频遗尿及遗精,用胡桃仁可起到温补命门,固摄下元之功,多配菟丝子、金樱子等涩精止遗药物同用。

3、用于肾虚消渴,小便不利,唇干口焦。可配白茯苓、附子等同用,以补肾生津止渴。

4、用于肺肾两虚咳嗽,取其敛肺益肾,摄纳元气之功。治肺虚久咳不已,常与人参、杏仁、款冬花、紫菀等同用,以补肺纳气止咳,方如《济生方》之人参胡桃汤;若肺肾两虚而见咳嗽,不能平卧,体乏无力,自汗者,多于人参、熟地黄、蛤蚧等配用,以温补肺肾,纳气平喘。

5、用于老年人气虚及产后血亏津少而致的肠燥便秘。单用胡桃仁或配火麻仁、肉苁蓉等同用,以增强润肠通便之效。

6、用于淋证,乳汁不通。胡桃仁有通润三焦之脉之效,治肾虚湿热下结之石淋尿短,淋漓涩痛,多配清热利湿之瞿麦、灯心草同用;若治产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配穿山甲研末,黄酒调服,以散瘀通乳,方如《济阴纲目》之胡桃散。

7、用于跌打损伤,疮疡痈肿,湿疹。治跌打肿痛,多捣烂酒送服;治痈肿疖疽,可配槐花共研为末,酒送服;本品整果烧存性和松脂外敷,可治瘰疬疮。

相关配伍

1、核桃仁配补骨脂:核桃仁甘而温,具有补益肺肾,纳气定喘之功;补骨脂辛、苦而温,具有补肾壮阳,纳气平喘之功。两药配伍,既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不举,腰膝冷痛;又可用于肾不纳气,呼多吸少,虚寒喘咳。

2、核桃仁配人参:核桃仁甘而温,具有补益肺肾,纳气定喘之功;人参甘、微苦而微温,具有大补元气,补肺定喘之功。两药合用,增强了补益肺肾,纳气定喘的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摄纳无权,咳嗽虚喘者。

3、核桃仁配火麻仁:核桃仁甘而温,润肠通便,兼能补阳;火麻仁甘平油润,润燥滑肠,兼能补虚。两药合用,增强了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老人、虚人或妇女产后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等。

4、核桃仁配杏仁:核桃仁长于补益肺肾,纳气定喘,润肠通便;杏仁善于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两药配伍,可增强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肺肾两虚的咳喘,大便干燥等。

5、核桃仁配紫菀:核桃仁长于补益肺肾,纳气定喘;紫菀善于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两药配伍,可增强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咳喘、痰多等。

6、核桃仁配萆薢:核桃仁长于补益肺肾;萆薢善于祛风除湿。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肺肾,祛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膝脚痿弱等。

鉴别用药

1、火麻仁与核桃仁:两者均味甘油润、归大肠经,皆能润肠通便,同治津亏肠燥便秘。然火麻仁性平,又入脾经,属润下药,兼有滋养补虚之功,善治年老体弱、津血不足之肠燥便秘证。核桃仁性温,兼入肾、肺经,属补阳药,又能温肺止嗽,排石,用治虚寒性喘咳及尿路结石症。

2、人参与核桃仁:两者均味甘,归肺经,皆能补益肺肾,纳气定喘,同治肺肾两虚,摄纳无权,咳嗽虚喘者。然人参味微苦而入心脾经,为补气救脱第一要药,善于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脾气下陷,津伤口渴,虚热消渴,气血双亏,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血虚萎黄,阳痿宫冷。核桃仁又入肾经,有补肾壮阳,强健腰膝,润肠通便之功,主治肾虚腰痛,老人、虚人津液不足之肠燥便秘。

3、杏仁与核桃仁:两者均归肺经,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喘咳、肠燥便秘。然杏仁苦降辛散,有降气止咳平喘及宣散肺经风寒的功效,尤宜于风寒袭肺,喘咳痰多者。杏仁能润滑肠道兼降肺气,故多用于血虚津枯肠燥便秘。而核桃仁味甘性温,主入肺与肾经,长于温补肺肾,纳气平喘,故用于肺肾不足,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证。核桃仁又有补肾壮阳,强健腰膝之功,为治疗肾虚腰痛的常用药。核桃仁富含油脂,尚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故多用于老人、虚人津液不足之肠燥便秘。

相关药品

补脑丸、青蛾丸、复方皂矾丸、消石片。

相关方剂

胡桃汤(《景岳全书》)、观音人参胡桃汤(《百一选方》引夷坚·已志)、三生丸(《儒门事亲》)。

药膳食疗

核桃仁肉丁:

1、功效:补脾益肾、健脑增智。

2、原材料:猪瘦肉150g,核桃6个,黄酱20g,1只鸡蛋的蛋清,淀粉50g,花生油400g(实耗100g),香油10g,白糖、葱、姜、蒜、味精各少许。

3、做法:猪肉切成小丁,加姜末、味精、香油拌匀。核桃去壳取仁,用开水烫后剥去内皮。将拌入味的肉丁挂上蛋清淀粉糊,放入烧至七成热的花生油中,待肉丁颜色变白便盛入盘中。用余油将核桃仁炸酥,放入肉丁盘里。仍用锅内余油,放入葱花、黄酱,将白糖兑少许水后下锅,用大火烧至酱色油亮时倒入肉丁、核桃仁、蒜片、味精。翻炒数下后淋入香油。出锅装盘即成。

4、用法:佐餐食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果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敲破,取出种仁。生用或炒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分离的木质隔膜。

保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鉴别

本品粉末黄白色或淡棕色。种皮表皮细胞淡棕色至棕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直径14-50μm,细胞壁平直,有的略呈连珠状增厚,细胞内含黄棕色物。气孔多见,扁圆形,直径42-68μm,有的保卫细胞不等大,副卫细胞3-8个。

药材性状

本品多破碎,为不规则的块状,有皱曲的沟槽,大小不一;完整者类球形,直径2-3cm。种皮淡黄色或黄褐色,膜状,维管束脉纹深棕色。子叶类白色。质脆,富油性。气微,味甘;种皮味涩、微苦。

饮片性状

参见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桃科胡桃属植物胡桃。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20-25m。树皮灰白色,幼时平滑,老时浅纵裂,小枝被短腺毛,具明显的叶痕和皮孔;冬芽被芽鳞;髓部白色,薄片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cm,小叶5-9枚,有时13枚,先端1片常较大,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圆或锐尖,基部偏斜,近于圆形,全喙,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淡绿色,有侧脉11-19对,脉液内有一簇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葇荑花序腋生,下垂,长5-10cm,花小而密集,雄花有苞片1,长圆形,小苞片2,长卵形,花被片1-4,均被腺毛,雄蕊6-30;雌花序穗状,直立,生于幼枝顶端,通常有雌花1-3朵,总苞片3枚,长卵形,贴生于子房,花后随子房增大;花被4裂,裂片线形,高出总苞片;子房下位,2枚心皮组成,花柱短,柱头2裂,呈羽毛状,鲜红色。果实近球形,核果状,直径4-6cm,外果皮绿色,由总苞片及花被发育而成,表面有斑点,中果皮肉质,不规则开裂,内果皮骨质,表面凹凸不平,有2条纵棱,先端具短尖头,内果皮壁内具空隙而有皱折,隔膜较薄,内里无空隙。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道地产区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尤多。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及丘陵地带。

生长见习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干旱,耐寒冷,怕湿热、涝、盐碱。年平均气温10-14℃,绝对最低气温-25℃,年降水量400-1200nm下,生长正常。绝对最低气温-30℃以下,枝条、花易受冻害。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果实和枝条易发生日灼。喜光。寿命长达200-300年,一般2-4年为始果期,20-30年为盛果期。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砂质土壤和壤土栽培为宜。过粘重的土壤和贫瘠土壤生长不利。

繁殖方式

用种子、嫁接、压条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以选薄壳的单株母种,待果皮由绿色变黄色或黄绿色,50%果实顶端已开裂,青果皮易剥离时采种,不易脱皮时可在室内堆积3-5天,晾干。种子处理常用冷水浸泡2-3天,用湿沙贮藏。待壳破露芽时,分批播种。播前深翻土地,施足基地,可用腐熟厮肥,整平畦面,作垄。秋播或春播。条播按行距30-40cm,株距10-15cm。播后约一月左右出苗。5-6月追施人畜粪肥,7-8月施过磷酸钙进行根外追肥。冬季苗木要做好防寒措施。

2、嫁接繁殖,芽接或枝接法;砧木可选本砧或核桃楸、麻核桃、野核桃等。接芽选中下部发育充实的当年生新枝,忌雄花枝作接穗和接芽。嫁接苗可在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秋季10月下中旬至11月上中旬移栽,按行株距7m×8m开穴,穴径1m,穴深0.8-1m,底层施腐熟厮肥,每穴栽种1株,填土,踏实,浇水。

病虫防治

1、病害有黑斑病、核桃炭疽病、核桃枯叶病等。

2、虫害有木尺蠖、云斑天牛、绿肥大蚕蛾、核桃坠叶螟、核桃举肢蛾、核桃黄须球小蠹、核桃小吉丁虫、核桃叶䖬、芳香木蠹蛾、核桃黑条象䖬等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