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

藏红花,中药名。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具有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忧郁痞闷,惊悸,温病发斑,麻疹。

别名 藏红花,番红花
药味
药性
归经 肝经,心经
分类 活血化瘀药
产地 西班牙,印度,我国西藏、浙江、江苏、上海等
功能 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
主治

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忧郁痞闷,惊悸,温病发斑,麻疹。

红花
  • 红花
  • 红花
红花
拼音注音
Zànɡ Hónɡ Huā
别名

撒法即(《医林集要》)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花。若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以干红花品质较佳。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生境分布

分布南欧各国及伊朗等地。我国有少量栽培。

原形态

番红花(《品汇精要》),又名:洎夫兰(《饮膳正要》),撒馥兰(《品汇精要》)。

多年生草本。地下鳞茎呈球状,外被褐色膜质鳞叶。叶9~15片,白鳞茎生出,无柄,叶片窄长线形,长15~20厘米,宽2~3厘米,叶缘反卷,具细毛,基部由4~5片广阔鳞片包围。花顶生,直径2.5~3厘米;花被6片,倒卵圆形,淡紫色,花筒长4~6厘米,细管状;雄蕊3枚,花药大,基部箭形;雌蕊3,心皮合生,子房下位,花柱细长,黄色,顶端三深裂,伸出花筒外部,下垂,深红色,柱头顶端略膨大,有一开口呈漏斗状。蒴果,长形,具三钝棱,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当果实成熟时始伸达地上。种子多数,圆球形,种皮革质。花期11月上旬至中旬。

性状

①湿红花

柱头红棕色,有油润光泽,细长线形,长约3厘米,基部较窄,向顶端逐渐变宽,内方有一短裂缝,顶端边缘为不整齐的齿状。柱头常单独存在,有时三个柱头与一短花柱相联。花柱橙黄色。浸于水中时,柱头即扩大膨胀,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气香甜,味苦。以滋润而有光泽、色红、黄丝少者为佳。

②干红花

为弯曲的细丝状,暗红棕色,带有黄棕色部分。质轻松,无光泽及油涡感。其余与湿红花同。

上述药材,产西班牙、希腊及苏联等地。

化学成分

花含藏红花素约2%,系藏红花酸与二分子龙胆二糖结合而成的酯,又含藏红花酸二甲酯、藏红花苦素约2%、挥发油0.4~1.3%(主要为藏红花醛。藏红花醛系藏红花苦素水解生成的。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可能结合为原藏红花素而存于生药中。又含丰富的维生素B2。球茎含葡萄糖、氨基酸、皂甙。

药理作用

①对子宫的作用

煎剂对小鼠、豚鼠、兔、犬及猫的离体子宫及在位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小剂量可使子宫发生紧张性或节律性收缩,大剂量能增高子宫紧张性与兴奋性,自动收缩率增强,甚至达到痉挛程度,已孕子宫更为敏感;在家兔子宫瘘实验中,亦现兴奋作用,1次用药后,药效可持续4小时之久。其各种提取液的作用强度顺序为:煎剂>乙醇提取液>挥发成分>乙醚提取液。小剂量对子宫亦可出现抑制,或先抑制后兴奋等作用,尤其是乙醇提取液应用于未孕家兔子宫时,多见抑制现象。兴奋子宫的作用,可被乙磺酸麦角毒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所部分阻断,而阿托品则不能;故认为对子宫的作用,一部分为对子宫肌细胞的直接作用,一部分则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②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煎剂可使麻醉狗、猫血压降低,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对呼吸还有兴奋作用。降压时肾容积缩小,显示肾血管收缩;对蟾蜍血管亦呈收缩作用。在离体蟾蜍心脏上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有人对它作为手术过程中使心跳暂停的药物进行了探讨,发现水浸剂在离体蟾蜍、大鼠心脏、急性猫在位心脏标本上,均能导致心脏的迅速完全停跳于舒张期,历时达十数分钟以上,且极易恢复;如与乙酰胆碱同用,则停跳更迅速而完全。复跳时无纤颤发生,复跳后心脏活动均形加强。但经化学分析,抑制心脏的成分与钾盐有关,此点颇堪注意,盖番红花中既含多量钾盐,而钾盐不仅可抑制心脏,引起降压,对平滑肌如小肠、子宫、支气管、血管等的紧张度及收缩亦均具兴奋作用,因此今后番红花之药理研究应首先除去钾盐。

③其他作用

番红花能廷长小鼠的动情周期,以含番红花0.23~2%的食物饲喂正常小鼠3周,阴道涂片检查全角化的持续时间从正常的1~2天延长至3~4天;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煎剂注射于青蛙淋巴囊内,皮肤腺体有大量分泌。对小鼠急牲毒性试验中,测得灌胃时之半数致死量为20.7克/公斤。

炮制

拣去杂质,并除去黄色毛须。

归经

入心、肝经。

性味

甘,平。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微酸,性平温,无毒。"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

①《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

②《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③《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用法用量

煎汤,1~2钱;或浸酒。

复方

①治各种痞结:藏红花每服一朵,冲汤下。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纲目拾遗》)

②治伤寒发狂,惊怖恍惚:撒法即二分。水一盏,浸一宿,服之。(《医林集要》)

③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藏红花一朵,无灰酒一盏。将花入酒内,隔汤顿出汁服之。(《纲目拾遗》)

各家论述

《本草正义》:"西藏红花,降逆顺气,开结消瘀,仍与川红花相近,而力量雄峻过之。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殊未足尽其功用。按濒湖《纲目》,已有番红花,称其主心气忧郁,结闷不散,能活血治惊悸,则散结行血,功力亦同。又引《医林集要》治伤寒发狂,惊悸恍惚,亦仍是消痰泄滞之意。但加以清热通导一层,功力亦尚相近,惟称其气味甘平,则与藏红花之腻涩浓厚者不类。"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藏红花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

主治

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忧郁痞闷,惊悸,温病发斑,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g;冲泡或浸酒炖。

注意事项

本品活血作用较强,且能通经,故孕妇慎用。

化学成分

1、柱头含藏红花甙,藏红花酸,杧果甙-6′-O-藏红花酰基-1″-O-β-D-葡萄糖甙酯;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熊果酸,齐墩果酸,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痳酸;八氢番茄烃,六氢番茄烃,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藏红花苦素,藏红花醛。

2、花被含山柰酚,紫云英甙,槲皮素-3-对香豆酰葡萄糖甙,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6-乙酰吡喃葡萄糖甙,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吡喃葡萄糖甙,山柰酚-3-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二十九烷。

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西红花热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血凝作用。能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加速尿激酶及纤维蛋白溶酶的纤溶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为腺苷。球茎水提取物及其总皂甙则具有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2、对子宫的作用:煎剂对小鼠、豚鼠、兔、犬及猫的离体、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可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提高子宫的紧张性与兴奋性,大剂量时可出现痉挛性收缩,已孕子宫更为敏感。西红花兴奋子宫的作用可被乙磺酸麦角毒碱部分地阻断,阿托品对其无影响。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肾上腺素系统,部分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细胞。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煎剂0.24g/kg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猫、狗血压维持较长时间下降,并有兴奋呼吸作用。降压时狗肾容积缩小,显示肾血管收缩,对蟾蜍血管亦呈收缩作用。对蟾蜍离体心脏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水浸剂能使蟾蜍、大鼠离体心脏,猫急性在位心脏迅速完全停跳于舒张期。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其中含多量的钾盐有关。亦有报道,花被、雄蕊和花粉对离体冠状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作用。

4、对实验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西红花注射液0.5ml/kg、1ml/kg(1ml相当于1g生药)静脉注射,连续6星期,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引起的家兔原位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与苄基咪唑(TXA2合成酶抑制剂)相似的治疗作用。能使尿蛋白量明显减少,病理组织损害显著减轻,肾小球中免疫复合物溶解和吸收加快。

5、抗肿瘤作用:西红花提取物200mg/kg灌胃,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埃氏腹水癌(EAC)和道氏淋巴瘤腹水型(DLA)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6、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乙醇提取物(CSE)对乙醇诱发的学习和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能改善30%乙醇处理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和40%乙醇处理小鼠记忆再现缺失。

7、其他作用:

(1)煎剂可使小白鼠、豚鼠、家兔及狗的离体肠管兴奋性增强,产生节律性收缩,但时间不长。西红花能延长小鼠动情周期。以含西红花0.23%-2%的食物饲喂正常小鼠3星期,阴道全角化细胞持续时间从正常的1-2d延长至3-4d,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

(2)西红花花瓣多糖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花瓣多糖15mg/kg、45mg/kg、135mg/kg腹腔注射,均有刺激绵羊红细胞致敏的小鼠空斑形成细胞(PFC)的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250mg/kg在致敏前给药,能显著对抗可的松抑制PFC的作用。

(3)西红花酸有降血脂作用,肌内注射,能抑制饲喂高胆固醇饲料引起的家兔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升高,其机理可能是增加脂肪代谢能力。西红花酸钠盐及西红花甙均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能增加兔胆汁分泌,使血中胆红素有明显减少。

(4)动物试验证明,杧果甙-6′-O-西红花酰基-1″-O-β-葡萄糖甙酯具适应原活性,口服后产生抗应激、抗疲劳等作用。

毒理作用

西红花药粉小白鼠口服的LD50为20.7g/kg。死亡前动物萎靡不振、活动呆滞、行动困难等。煎剂小白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至最大致死量为1.2-2.2g/kg。小鼠饲料中混入2%西红花药粉饲喂1个月以上,开始出现体重减轻等毒性现象,剂量再增加则出现死亡。长期给药小鼠眼部有黄色分泌物。

相关论述

1、《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

2、《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3、《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4、《本草用法研究》:“养血功多,去瘀力少。

5、南药《中草药学》:“治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行,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6、《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腹中包块疼痛。”

7、《浙江药用植物志》:“活血祛瘀,凉血解毒。主治癥瘕,创伤疼痛,血热斑疹。”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血瘀诸证。番红花有活血祛瘀功效,临床常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腰腹疼痛,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肿痛,可单味煎服,亦常与其他活血药配用以增强药力。如治痛经,经闭,配益母草、丹参等同用。治产后恶露不尽,配当归、赤芍等同用;本品活血之中又有散郁开结功能,可用于各种痞结之证。由忧思郁结所致胸膈满闷,惊恐恍惚,单用本品冲汤服有效,或配郁金同用。

2、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发斑,发疹。番红花能凉血解毒,可单用,或配清热解毒之品,如大青叶、板蓝根等同用。治麻疹热盛血郁,疹透不快或疹出过密,疹色晦暗不鲜者,常与紫草、赤芍配伍同用。

相关配伍

1、治经闭,经痛,产后腰痛:番红花2g,丹参5g,益母草30g,香附12g。水煎服。

2、治产后瘀血:丹皮、当归各6g,大黄4.5g,番红花2g,干荷叶6g。研末。调服,每日3次,每次6g,开水送下。

3、治月经不调:番红花3g,黑豆150g,红糖90g。水煎服。(1-3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腰背、胸膈、头项作疼:(撒馥兰)碾烂,合羊心、牛心或鹿心,用火炙令红色,涂于心上。食之。(《品汇精要》)

5、治跌打损伤:番红花3g。煎汁,加白酒少许。外洗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6、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藏红花一朵,无灰酒一盏。将花入酒,炖出汁服之。(《纲目拾遗》引王士瑶方)

7、治各种痞结:(藏红花)每服一朵,冲汤下。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纲目拾遗》)

8、治伤寒发狂,惊悸恍惚:用撒法郎二分。水一盏,浸一宿。服之。(《纲目》引《医林集要》)

9、治中耳炎:鲜番红花汁、鲜薄荷汁适量,加入白矾末少许,搅匀。滴耳中。(《青岛中草药手册》)

鉴别用药

番红花与川红花:张山雷:“西藏红花,降逆顺气,开结消瘀,仍与川红花相近,而力量雄峻过之。今人仅以为活血行滞之用,殊未足尽其功用。按濒湖《纲目》已有番红花,称其主心气忧郁,结闷不散,能活血,治惊悸,则散结行血,功力亦同。又引《医林集要》治伤寒发狂,惊悸恍惚,亦仍是消痰泄滞之意。但加以清热通导一层,功力亦尚相近,惟称其味甘平,则与藏红花之腻涩浓厚者不类。”

相关药品

珊瑚七十味丸、珍珠活络二十九味丸、红花如意丸。

相关方剂

红花酊(《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金刚活络丹(《古今名方》引《张天乐十二秘方制药经验》)、透疹凉解汤(《中医儿科学》)、安坤赞育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参桂鹿茸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0-11月下旬,晴天早晨日出时釆花,再摘取柱头随即晒干,或在55-60℃下烘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橙红色。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条形,壁薄,微弯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直径26-56μm,表面有稀疏纹理。草酸钙结晶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呈颗粒状、圆簇状、梭形或类方形,直径2-14μm。

2、取本品浸水中,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3、取本品少量,置白瓷板上,加硫酸1滴,酸液显蓝色经紫色缓缓变为红褐色或棕色。

4、取吸光度项下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458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458mm与432nm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应为0.85-0.90。

5、取本品粉末20mg,加甲醇1ml,超声处理10分钟,放置使澄清,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西红花对照药材20m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6.5∶13.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避光操作)。

药材性状

完整的柱头呈线形,先端较宽大,向下渐细呈尾状,先端边缘具不整齐的齿状,下端为残留的黄色花柱。长约2.5m,直径约1.5mm。紫红色或暗红棕色微有光泽。体轻,质松软,干燥后质脆易断。将柱头投入水中则膨胀,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以身长,色紫红,滋润而有光泽,黄色花柱少,味辛凉者为佳。

饮片性状

为多数柱头集合成松散线状,柱头三分枝,长约30mm,暗红色。上部较宽而略扁平,先端边缘显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体轻,质松软,滋润而有光泽,或无光泽及油润感。气香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常见伪品

混淆品: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管状花。管状花长约1.5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先端5裂;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伪品:

1、人工伪制品:用高级纸张经加工染成深红色,后切制成上宽下窄的细片状,两面红色,中间浅黄白色。

2、菊花:由菊科植物的舌状花及管状花经染色而成。呈暗红色,油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鸢尾科植物番红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球茎扁圆球形,直径约3cm,外有黄褐色的膜质包被。叶基生,9-15片,条形,灰绿色,长15-20cm,宽2-3mm,边缘反卷;叶丛基部包有4-5片膜质的鞘状叶。花茎甚短,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蓝色、红紫色或白色,有香味,直径2.5-3cm;花被裂片6,2轮排列,内外轮花被裂片皆为倒卵形,顶端钝,长4-5cm;雄蕊3,直立,长2.5cm,花药黄色,先端尖,略弯曲;花柱橙红色,长约4cm,上部3分枝,分枝弯曲而下垂,柱头略扁,先端楔形,有浅齿,较雄蕊长,子房狭纺锤形。蒴果椭圆形,长约3cm,宽约15cm,具3钝棱。种子多数,圆球形。花期10-11月。

分布区域

浙江、江西、江苏、北京、上海有少量栽培。原产欧洲南部至伊朗。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海气候,怕酷热,耐寒。幼苗能耐-10℃左右低温;开花气温14-20℃,土温14-15℃为宜;地上部分生长适宜温度为15℃。以向阳、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忌连作,忌雨涝积水。

繁殖方式

用球茎繁殖。

栽培技术

球茎繁殖:栽种前选地,耕翻,耙碎,作1.3m宽的高畦,平整畦面。4-5月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出球茎,按大、中、小分级,25g以上为一级,8-25g为二级,8g以下为三级。贮藏过夏,9-10月栽种,8g以上按行株距15cm×15cm,8g以下按行株距10m×10cm开穴,种后覆土,盖草。现亦有用室内开花后露地繁殖的方法,可提高花柱、柱头的产量。

病虫防治

1、腐败病,可采用“室内开花露地繁殖法”法,错开发病期;在栽种前用5%石灰液浸种20min;苗期可喷50%叶枯净1000倍液或75%白菌清500倍液防治。

2、腐烂病,可选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栽种前每1h㎡施1500kg石灰粉,翻入土内消毒;发病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

3、花叶病,可选无病植株的球茎种植。

4、虫害有蛴螬、蝼蛄等,还有鼠及野兔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