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棉木叶

丝棉木叶,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丝棉木EuonymusmaackiiRupr.的叶。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漆疮,痈肿。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漆疮,痈肿。
丝棉木叶
  • 丝棉木叶
  • 丝棉木叶
丝棉木叶
拼音注音
Sī Mián Mù Y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丝棉木Euonymus maackii Rupr.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maackii Rupr.[E.bungeanus Maxim.]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山麓、山溪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贵州。

原形态

丝棉木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达8m。小枝细长,略呈四棱形,幼枝疏生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3.5cm;叶片坚纸质,椭圆状卵形至卵形,长4-10cm,宽3-6cm,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聚伞花序腋生,1-2次分枝,总花梗长1-2cm,有花3-7朵,花黄绿色,4数,径约8mm;花瓣椭圆形,花药紫色,几与花丝等长,花盘肥大,子房与花盘连合。蒴果粉红色,深裂成尖锐的4棱,径约1cm,成熟时4瓣裂。种子淡黄色,有红色假种皮。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化学成分

叶含槲皮甙(querce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槲皮素-3-α-L-鼠李糖基-7-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α-L-rhamncr-7-β-D-glueoside),槲皮素-3-α-D-木糖基-7-β-D-葡萄糖甙(querceti-3-α-D-xylo-7-β-D-gluco-side)及槲皮素-3,7-二葡萄糖甙(quercetin-3,7-diglucoside)。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漆疮;痈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丝棉木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用于漆疮,痈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相关论述
《上海常用中草药》:“外用解漆毒,主治漆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漆疮:(1)丝绵木枝叶适量,煎汤熏洗。也可与香樟木等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2)丝绵木叶60g,香樟木30g,蒲公英6g,苦参6g,雪见草30g。煎水洗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卫矛科植物丝棉木。
形态特征
丝棉木又名:白杜、明开夜合、白皂树、马氏卫矛、华北卫矛、桃叶卫矛、合欢花。小乔木,高达6米。叶卵状椭圆形、卵圆形或窄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有时极深而锐利;叶柄通常细长,常为叶片的1/4-1/3,但有时较短。聚伞花序3至多花,花序梗略扁,长1-2厘米;花4数,淡白绿色或黄绿色,直径约8毫米;小花梗长2.5-4毫米;雄蕊花药紫红色,花丝细长,长1-2毫米。蒴果倒圆心状,4浅裂,长6-8毫米,直径9-10毫米,成熟后果皮粉红色;种子长椭圆状,长5-6毫米,直径约4毫米,种皮棕黄色,假种皮橙红色,全包种子,成熟后顶端常有小口。花期5-6月,果期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贵州。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缘、山麓、山溪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