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籽

微籽,中药名。为大戟科斑籽属植物微籽BaliospermumeffusumPaxetHoffm.的根、叶。植物微籽,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南部。具有解毒驱虫,散瘀消肿之功效。主治蛔虫病,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骨折。

别名 抱冬电(傣名)、散微籽、薇籽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驱虫,散瘀消肿。
主治

蛔虫病,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骨折。

微籽
  • 微籽
  • 微籽
微籽
来源

大戟科微籽Baliospermum effusum Pax et Hoffm.,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解毒驱虫,散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蛔虫病,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2~3钱,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微籽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驱虫,散瘀消肿。

主治

蛔虫病,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6-9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叶:植株生长茂盛时采摘,切片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戟科斑籽属植物微籽。

形态特征

微籽,别名云南斑籽《中国植物志》,散微籽《中华本草》,为灌木,高1.5(-2)米;嫩枝被很快脱落微柔毛,枝条无毛。叶膜质或纸质,椭圆形、狭椭圆形至长圆形,长10-15厘米,宽3.5-8厘米,顶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边缘疏生锯齿或波状齿,稀近全缘,嫩叶两面被贴伏柔毛,成长叶仅下面叶脉被柔毛;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2-6(-10)厘米,被柔毛,顶端常有2枚腺体.花雌雄异株,稀雌雄同株异序,雄花序狭圆锥状,多花,长达18厘米;雄花白色,开花时直径2-3毫米,花梗长1-4毫米;萼片5枚,近圆形,无毛;雄蕊10-13枚;腺体离生。雌花序较短,有时仅有花数朵;雌花:花梗稍粗;萼片披针形,疏生微柔毛,花后稍增大或几不增大;花盘环状;子房无毛,花柱3枚,2裂。蒴果近扁球形,直径8-10毫米;种子椭圆状,长约5毫米,有淡褐色斑纹。花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南部。

道地产区

我国云南西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2200米山地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