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除叶、茶辣、牛纠树、树幽子
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山吴萸(拟)Euodia trichotoma (Lour.)Pierre,以果及叶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苦、辛,温。
果:理气止痛。用于胃痛,腹痛,腹泻,感冒,咳嗽;
叶:祛风除湿。外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疮疡。
3~5钱;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吴萸
1、抗胃溃疡作用。
2、保肝利胆作用。
3、短暂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4、镇痛作用。
5、降压作用。
6、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
7、对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8、延长血栓时间。
9、子宫收缩作用。
10、抑菌和杀虫作用。
1、《别录》:“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阴干。”
2、《本草经集注》:“《礼记》名藙,而俗中呼为藙子,当是不识藙字似藙字,仍以相传。其根南行、东行者为胜。道家去三尸方,亦用之。”
1、治疗高血压病。
2、治疗口腔炎。
3、治疗婴幼儿腹泻。
4、治疗喉喘鸣。
1、治心中寒,心背彻痛,吴茱萸一升,桂心、当归各二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渐加至四十丸。(《圣济总录》茱萸丸)
2、治呕吐涎沫,头痛及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洗)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切)六两,大枣(擘)十二枚。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吴茱萸汤)
3、治蛔心痛,吴茱萸(水浸一宿,焙干炒)半两,鹤虱(微炒)一两半。上为细散。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普济方》吴茱萸散)
4、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吴茱萸(汤浸,焙,妙)、干姜(炮)各一两。甘草(炙)一两半。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吴茱萸汤)
1、吴茱萸,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枝梗。
2、制吴茱萸,取净甘草片置锅内,加水(1:5)煎煮两次,去渣,趁热加入吴茱萸拌匀,稍润,候吸尽汁液,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甘草水制以降低其毒性和燥性,用于治呕吐,头痛,疝痛,痛经,脚气。
3、盐炒吴茱萸,现行,取净吴茱萸于适当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稍润至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2kg。
4、黄连制吴茱萸,现行,取净黄连片或碎块,置锅内,加入适量水煎汤,捞出黄连渣,投入净吴茱萸,闷润至黄连水吸尽时,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每吴茱萸100kg,用黄连12kg。
5、酒炒吴茱萸,现行,取净吴茱萸用黄洒拌匀。闷润酒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黄酒20kg。
6、醋炒吴茱萸,现行,取净吴茱萸用醋拌匀,闷润至醋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裂开为度,取出放凉。每吴茱萸100kg,用米醋18kg。
7、姜制吴茱萸,现行,取净吴茱萸用姜汁拌匀,用文火炒干为度。每吴茱萸100kg,用生姜25kg。
1、药材性状: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绿黄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黄色茸毛。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2、饮片性状:吴茱萸参见药材形状。制吴茱萸色泽加深,气味稍淡。盐炒吴茱萸表面焦黑色,色香浓郁,味辛辣,微苦咸。黄连制吴茱萸表面黄褐色,气香,味苦。酒炒吴茱萸裂开,色泽加深,微有酒气。醋炒吴茱萸裂开,表面深褐色,微有醋气。姜制吴茱萸裂开,色泽加深,具有姜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