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叶大戟

细叶大戟,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EuphorbiaesulaL.的全草。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贵州、云南等地。具有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疮毒肿痛。

别名 打碗科、猫眼草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凉。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疮毒肿痛。

细叶大戟
  • 细叶大戟
  • 细叶大戟
细叶大戟

《中药大辞典》:细叶大戟

拼音注音
Xì Yè Dà Jǐ
别名

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

出处

《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全草。6~8月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分布河北、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5~45厘米。根细长。茎直立,下部带紫色,上部分枝,嫩枝绿色,全株含乳汁。茎部叶互生;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4.5厘米,宽3~4毫米,先端钝圆、微凹或凸头,全缘,中部以上狭细;小伞梗先端的叶密生;线形。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复伞形,伞梗4~8枝,每枝再分2~4枝小伞梗,上生1对或数对对生的苞叶;萼状总苞,先端具4腺体,呈弯月形,或两端有短角;花单性,无花被,黄色;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药球形;雌花生于花序中央,有长柄,子房3室,花柱3。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卵形,灰褐色或有棕色斑点,长约2毫米。花期4~7月。

化学成分

含大戟脑、24-亚甲基环木波萝烷醇、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

功能主治

《中国药植图鉴》:"叶及茎,研末或熬膏敷肿疮。"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细叶大戟

拼音注音
Xì Yè Dà Jǐ
别名

打碗科、猫眼草。

英文名
thinleaf Euphorbia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phorbia esula L.var.cyparissoides Boiss.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全草,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江苏、浙江、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细叶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25-45cm。根细长。茎直立,下部带紫色,上部分枝,嫩枝绿色,全株含乳汁。茎生叶互生;叶片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4.5cm,宽3-4mm,先端钝圆、微凹或凸头,全缘;小伞梗先端的叶密生,线形。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复伞形,伞梗4-8枝,每枝再分2-4枝小伞梗,上生1对或数对对生的苞叶;萼状总苞先端具4腺体,呈弯月形,或两端有短角;花单性,无花被,黄色;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具雄蕊1;雌花有长柄,子房3室,花柱3。蒴果3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卵形,灰褐色或有棕色斑点,长约2mm。花期4-7月。

化学成分

含大戟脑(Euphol)、24-亚甲基环木波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β-香树脂醇(β-Amyrin)、粘霉烯醇(Glutenol)。

归经

肝经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疮毒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或熬膏敷。

各家论述

《中国药植图鉴》:叶及茎,研末或熬膏敷肿疮。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细叶大戟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疮毒肿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或熬膏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叶及茎研末或熬膏敷肿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疔疮肿毒: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8月采收全草,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 。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长20厘米以上,直径3-5(6)毫米,不分枝或分枝,常曲折,褐色或黑褐色。茎单生或丛生,单生时自基部多分枝,高30-60厘米,直径3-5毫米;不育枝常发自基部,较矮,有时发自叶腋。叶线形至卵形,变化极不稳定,长2-7厘米,宽4-7毫米,先端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至平截;无叶柄;不育枝叶常为松针状,长2-3厘米,直径约1毫米;无柄;总苞叶3-5枚,与茎生叶同形;伞幅3-5,长2-4(5)厘米;苞叶2枚,常为肾形,少为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2毫米,宽4-10毫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基部近平截。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的顶端,基部无柄;总苞钟状,高约3毫米,直径2.5-3.0毫米,边缘5裂,裂片半圆形至三角形,边缘及内侧被毛;腺体4,新月形,两端具角,角长而尖或短而钝,变异幅度较大,褐色。雄花多枚,苞片宽线形,无毛;雌花1枚,子房柄明显伸出总苞之外;子房光滑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长与直径均5-6毫米,具3个纵沟;花柱宿存;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卵球状,长2.5-3.0毫米,直径2.0-2.5毫米,成熟时黄褐色;种阜盾状,无柄。花果期4-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河北、江苏、浙江、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河北、江苏、浙江、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路边、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