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梦溪笔淡》),黄蛤(《现代实用中药》),圆蛤(《药材资料汇编》),白利壳(《中药志》)。
《本经》
为帘蛤科动物文蛤的贝壳。4~10月间采捕,去肉,洗净,晒干。
生活于浅海泥沙中,通常分泌胶汁带或囊状物,使身体悬浮水中,借潮流而迁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产广东、山东、福建、江苏等地。
贝壳2片,坚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略呈圆形。壳长约5~12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4/5,宽度约为长度的1/2。壳顶突出,先端尖,微向腹面弯曲,位于贝壳背面中部略靠前方。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楯面宽大,卵圆形。韧带黑褐色,粗短,凸出壳面。贝壳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光泽如漆的黄灰色壳皮。由壳顶开始,常有许多环形的褐色带。顶部具有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皮常磨损脱落,使壳面成为白色。贝壳内面白色,前后缘有时略呈紫色。铰合部宽。右壳有3个主齿及2个前侧齿,2前主齿短而高,呈人字排列;后主齿强大,斜长;左壳具3个主齿和1个前侧齿,2前主齿略呈三角形;后主齿长,与贝壳背缘平行,齿面具纵沟,沟内有波形横脊;前侧齿短而高。外套痕显明,外套寞短,呈半圆形。前闭壳肌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足扁平,舌状。
贝壳略呈三角形,向外隆起,外面灰白色,近壳顶处或全部布有棕色或银灰色轮纹,或被棕色薄膜,平滑而有光泽。内面乳白色或略带青紫,平滑,亦有光泽。质坚硬而重,断面显层状。气无,味淡。以光滑,黄白色,无泥垢者为佳。
文蛤:洗净晒干,碾碎。煅文蛤:将文蛤置无烟火上煅红,取出放冷,碾碎。
①《本草汇言》:"用酒煮一时,乘热捣细用。"
②《本经逢原》:"用酸浆水或醋,煮半日许,捣粉用。"
①《注解伤寒论》:"走肾。"
②《长沙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
咸,平。
①《别录》:"味咸,平,无毒。"
②《本经逢原》:"咸,平,微寒,无毒。"
《本草经巯》:"病属邪热痰结者宜之,气虚有寒者不得用。"
清热,利湿,化痰,软坚。治口渴烦热,咳逆胸痹,瘰疬,痰核,崩漏,痔瘘。
①《本经》:"主恶疮蚀,五痔。"
②《别录》:"咳逆胸痹,腰痛胁急,鼠痿,大孔出血,崩中漏下。"
③《汤液本草》:"能利水。治急疳蚀口鼻,烧灰腊猪脂和涂之。"
④《长沙药解》:"清金利水,解渴除烦,化痰止嗽,软坚消痞。"
内服:煎汤,2~4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①治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五两。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金匮要略》文蛤散)
②治痰饮胶结不化,为咳逆、为胸痹者:文蛤一两(烧存性,研极细末),姜制半夏、胆星、厚朴、陈广皮、白芥子、于白术、枳实各一两(俱同麸皮拌炒)。上研为末,每早晚各服一钱,食后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本品和青蛤的贝壳,药材通称为海蛤壳。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文蛤
1、治痰火咳嗽,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净)、蛤粉(新瓦煅)各三钱。蜜丸指头大。临卧,噙化三丸。(《卫生鸿宝》青蛤丸)
2、治火郁肺胀,气急息重,海蛤粉、青黛、瓜蒌仁、诃子皮、香附、半夏各一两。姜汁糊丸。姜汤下三十丸。(《杂兵源流犀烛》海清丸)
3、治痰火咳嗽,喘满,胸闷,痰多而黏稠难出者,海蛤粉280g,浮海石、海蚬壳各240g,猪胆粉40g。共为细末,混匀制成药片1000片。每服4片,每日3次。偶有腹泻、疲乏、头晕副反应,但停药后即自行消失。(《中药临床与应用》蛤胆片)
4、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5、治痰饮胶结不化,为咳逆、胸痹者,文蛤一两(烧存性,研极细末),姜制半夏、胆星、厚朴、广陈皮、白芥子、于白术、枳实各一两(俱同麸皮拌炒)。上研为末,每早、晚各服一钱,食后白汤调服。(《本草汇言》引《方脉正宗》)
6、治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五两。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金匮要略》文蛤散)
7、治消渴病,饮水多极者,川乌(炮去皮)四枚,炙草一两,生牡蛎三两,蛤粉(厚者炮)六两。共末,醋浸,蒸饼为丸。每服十五丸,新汲水下。心痛者,醋汤下立愈;饮水一石者一服愈。(《证治准绳》化水丹)
帘蛤科动物很多,壳作蛤壳药用的,尚有:丽文蛤Meretrixlusoria(Rumphius)、斧文蛤M.lamarckiiDeshayes、日本镜蛤Dosinia(Phacosoma)japonica(Reeve)、薄片镜蛤D.(Lamellidosinia)lamina(Reeve)、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jedoensis(Lischke)、等边浅蛤Comphina(Macridiscus)veneriformis(Lamarck)、紫石房蛤Saxidomuspurpuratus(Sowerby)等。
菲律宾蛤仔及杂色蛤仔的壳,也有被用作蛤壳入药的。
1、文蛤,现行,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或碾粉。
2、煅蛤壳,现行,取净蛤壳,置无烟的炉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
1、药材性状
(1)文蛤,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长3-10cm,宽2-8cm。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壳外面光滑,黄褐色,同心生长纹清晰,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肉面白色,边缘无齿纹,前后壳缘有时略带紫色,铰合部较宽,右壳有主齿3枚及前侧齿2枚;左壳有主齿3枚,前侧齿1枚。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无臭,味淡。
(2)青蛤,类圆形,长3.6-5.6cm,高与长几相等,宽2.5-3.5cm。壳顶突出,位于背侧近中部,歪向一方。壳外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同心生长纹突出壳面略呈环肋状,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色或青白色,光滑无纹,边缘常带紫色并有整齐的小齿纹,铰合部左右两侧均具齿3枚,无侧齿。质地细腻,薄而脆,锯时易从纵斜纹处及生长纹处断裂,断面厚0.5-1.5mm。层纹不明显。无臭,味淡。
2、饮片性状
蛤壳为灰白色的碎粒或粗粉,质坚硬,无臭,味淡。煅蛤壳形如蛤壳,青灰色,质地疏脆,无臭,味微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