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旋花

小旋花,中药名。为旋花科植物银灰旋花ConvolvulusammanniiDesr.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具有解表,止咳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
别名 彩木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表,止咳。
主治 用于感冒,咳嗽。
小旋花
  • 小旋花
  • 小旋花
小旋花
拼音注音
Xiǎo Xuán Huā
别名

彩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旋花科植物银灰旋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volvulus ammannii Des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干旱山坡草地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

原形态

银灰旋花 多年生草本,高2-15cm。根茎短,木质化;茎少数或多数,平卧或上升,枝和叶密被贴生的银灰色绢毛。单叶互生;无柄;叶片线形或狭披针形,长1-2cm,宽1-5mm,先端锐尖,基部狭窄。花单生枝端,具细花梗;萼片5,长4-7mm,外要片长圆形,内萼片较宽,椭圆形,密被贴生的银色毛;花冠小,漏斗状,淡玫瑰色或白色带紫色条纹,有毛,5浅裂;雄蕊5,较花冠短,花丝基部稍扩大;雌蕊无毛,较雄蕊稍长;子房2室,花柱2裂,柱头乙线形。蒴果球形,2裂。种子2-3颗,卵圆形,光滑,具喙,淡褐红色。

性状

性状鉴别:全草长2-12cm,地上部分被银灰色丝状毛。根茎短,木质化。茎多分枝,细弱而弯曲;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狭披针形,长1-2cm,先端尖,基部狭;无柄。花小,单生于枝端,具细花梗;花冠漏斗状,淡紫色或白色。蒴果球形,2裂。种子2-3颗,卵圆形,淡褐红色,光滑。气微,味辛。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解表;止咳。主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旋花

功效作用

功能
解表,止咳。
主治
用于感冒,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相关论述
《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解表,止咳。”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全草长2-12cm,地上部分被银灰色丝状毛。根茎短,木质化。茎多分枝,细弱而弯曲;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多皱缩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或狭披针形,长1-2cm,先端尖,基部狭;无柄。花小,单生于枝端,具细花梗;花冠漏斗状,淡紫色或白色。蒴果球形,2裂。种子2-3颗,卵圆形,淡褐红色,光滑。气微,味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旋花科植物银灰旋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木质化,茎少数或多数,高2-10(-15)厘米,平卧或上升,枝和叶密被贴生稀半贴生银灰色绢毛。叶互生,线形或狭披针形,长1-2厘米,宽(0.5-)1-4(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狭,无柄。花单生枝端,具细花梗,长0.5-7厘米;萼片5,长(3-5-)4-7毫米,外萼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近锐尖或稍渐尖,内萼片较宽,椭圆形,渐尖,密被贴生银色毛;花冠小,漏斗状,长(8)-9-15毫米,淡玫瑰色或白色带紫色条纹,有毛,5浅裂;雄蕊5,较花冠短一半,基部稍扩大;雌蕊无毛,较雄蕊稍长,子房2室,每室2胚珠;花柱2裂,柱头2,线形。蒴果球形,2裂,长约4-5毫米。种子2-3枚,卵圆形,光滑,具喙,淡褐红色。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
生长环境
生于干旱山坡草地或路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