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青

温大青,中药名。为爵床科金足草属植物圆苞金足草Goldfussiapentstemonoides(Wall.)Nees[Strobilanthespentstemonoides(Nees)T.Anders.]的地上部分或根。植物圆苞金足草,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广布,西达西藏,东达浙江、台湾。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主治温病烦渴,发斑,吐衄,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疮,丹毒,痄腮,痈肿,疮毒,湿热泻痢,夏季热,热痹,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蛇伤。
别名 马蓝、野蓝靛《贵州草药》,球花马蓝《浙南本草选编》,大青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野红靛《拉祐族常用药》,红石蓝《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蓝靛七、鸡骨草、铁脚灵仙、鸡腿牛膝(湖北)
药味 味苦、辛
药性 微寒
归经 味苦、辛,性微寒。入肾、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 温病烦渴,发斑,吐衄,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疮,丹毒,痄腮,痈肿,疮毒,湿热泻痢,夏季热,热痹,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蛇伤。
温大青
  • 温大青
  • 温大青
温大青
拼音注音
Wēn Dà Qīnɡ
别名

马蓝、野蓝靛、球花马蓝、大青草、小野红靛、红石蓝、蓝靛七、鸡骨草、铁脚灵仙、鸡腿牛膝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圆苞金足草的地上部分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 (Wall.) Nees [Ruellia pentstemonoides Wall.; 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 (Nees )T. Ander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或挖取根部,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或山谷溪旁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圆苞金足草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暗紫色,有棱,节膨大,叶对生;柄长1-4.5cm;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7-15cm,宽3-5cm,上部对生叶一大一小,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深绿色,脉上有短毛,下面苍绿色。花3-5朵集成头状花序;花序外有数个苞片,苞片卵状椭圆形,早落;花萼裂片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长7-9mm,结果时增长约达16mm,被腺毛;花冠淡红紫色,长约4cm,稍弯曲,外被短柔毛,内面无毛或在喉部有2行短柔毛,裂片5,几相等;雄蕊4,外侧一对花丝很长,内侧一对花丝极短,花丝基部有膜相连;子房上位,被毛,柱头稍弯。蒴果长1-1.8-cm,有腺毛,种子4颗,长椭圆形,有微毛。花期9-10月。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注意

孕妇慎服。 《广西民族药简编》:"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温病烦渴;发斑;吐衄;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疮;丹毒;痄腮;痈肿;疮毒;湿热泻痢;夏季热;热痹;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代茶饮。外用:适量,捣敷煎汤洗。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温大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
温病烦渴,发斑,吐衄,肺热咳喘,咽喉肿痛,口疮,丹毒,痄腮,痈肿,疮毒,湿热泻痢,夏季热,热痹,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代茶饮。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清热,消肿,生肌。治无名肿毒,骨折,风湿关节炎。”

2、《广西民族药简编》:“全草水煎服,治感冒(瑶族)。”

3、《浙江药用植物志》:“滋肾养阴,清热泻火。治肾虚腰痛,温病伤津,消渴,咽喉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外治伤口感染。”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预防乙脑,球花马蓝根或叶30-60g。水煎代茶服。(《浙南本草新编》)

2、治鼻衄或月经过多,小野红靛20g。水煎服。(《拉祐族常用药》)

3、治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喘息,小野红靛20g,苦马草20g,臭牡丹15g,葛根20g。水煎服。(《拉祐族常用药》)

4、顶防小儿喘憋性肺炎,球花马蓝根、金银花、一枝黄花,4-7岁各用4.5g,3岁以下各3g。水煎,1d分3-4次服。(《浙南本草新编》)

5、治流行性腮腺炎,球花马蓝根30g,或配金银花、蒲公英各15g。水煎服。外用鲜叶捣敷。(《浙南本草新编》)

6、治无名肿毒,野蓝靛适量。捣绒外包患处。(《贵州草药》)

7、治夏季徽热经久不退,球花马蓝根30g,柴胡9g。体虚者加北沙参或孩儿参9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d。(《浙南本草新编》)

8、治风湿性关节炎,野蓝靛30-60g。煎水服。(《贵州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或挖取根部,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状,弯曲,长5-15cm,直径3-7mm,有时分叉;表面灰棕色,膨大的节上着生细长分枝的根;茎圆柱形,有纵棱,基部带暗紫色,节膨大,长短不一,径2-5mm;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中央有髓。叶多皱缩,黑绿色或暗棕色,完整叶片湿润后展开呈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15cm,宽3-5cm,上部各对1大1小,顶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侧脉5对-8对,小脉近平行,上面散生短刚毛;膜质。花轴腋生,细长,单一或分枝,顶端可见头状花序,萼宿存,被腺毛,花多脱落。气微,味淡,以根茎粗壮、叶多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爵床科金足草属植物圆苞金足草。
形态特征
植物圆苞金足草,别名球花马蓝《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为草本。茎高达1m多,近梢部多作“之”字形曲折。叶不等大,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渐狭,边缘有锯齿或柔软胼胝狭锯齿,上部各对一大一小,两面有不明显的钟乳体,无毛,上面深暗绿色,被白色伏贴的微柔毛,背面灰白色,除中脉被硬伏毛外光滑无毛,明显地散生顶端极狭而具2-3节的毛,侧脉5-6对,有近平行小脉相连;大叶长4-15cm,宽1.5-4.5cm,叶柄长约1.2cm,小叶长1.3-2.5cm。花序头状,近球形,为苞片所包覆,1-3个生于一总花梗,每头具2-3朵花;苞片近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外部的长1.2-1.5cm,先短渐尖,无毛;小苞片微小,二者均早落。花萼裂片5,条状披针形,长7-9mm,结果时增长至15-17mm,有腺毛。花冠紫红色,长约4cm,稍弯曲,冠檐裂片5,几相等,顶端微凹。雄蕊无毛,前雄蕊达花冠喉部,后雄蕊达花冠中部。花柱几不伸出。蒴果长圆状棒形,长14-18mm,有腺毛。种子4粒,有毛。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广布,西达西藏,东达浙江、台湾。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林缘或山谷溪旁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