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铁角蕨

石上铁角蕨,中药名。为铁角蕨科植物石生铁角蕨AspleniumsaxicolaRos的全草。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润肺,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肺结核,疮疖痈肿,膀胱炎,跌打损伤。
别名 粤铁角蕨、鸡心草、野黄连(四川)、藤夹莲
药味 味淡
药性
归经 味淡,性平。归肺、辛、肝、膀胱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润肺,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肺结核,疮疖痈肿,膀胱炎,跌打损伤。
石上铁角蕨
  • 石上铁角蕨
  • 石上铁角蕨
石上铁角蕨
拼音注音
Shí Shànɡ Tiě Jiǎo Jué
别名

粤铁角蕨、鸡心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石生铁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saxicola Ros.[A.comptum Hance non Kz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溪边或石灰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20-50cm。根茎短,直立或斜升,密被鳞片。叶近簇生;叶柄长10-20cm,褐禾秆色,连同叶轴疏被鳞片;叶片草质,两面无毛,披针形,长12-28cm,宽7-11cm,近基最宽,二回羽状分裂;羽片5-12对,有长柄,向上羽片渐小,菱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下部羽片常再分裂,边缘作不整齐的齿牙状;叶脉单一,在两片均成沟状。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线形。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短,有众多须根和棕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20cm;叶片披针形,长12-25cm,宽7-11cm。叶片一回羽状,羽片深绿色至绿棕色,多纵向反卷,侧脉二至三回分叉;叶轴暗绿色至紫褐色,被稀疏鳞片。孢子囊群条形,沿小脉着生,囊群盖深黄棕色。质稍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解毒消肿。主肺结核;疮疖痈肿;膀胱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石上铁角蕨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润肺,解毒消肿。
主治
用于肺结核,疮疖痈肿,膀胱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润肺。用于肺结核,膀胱炎。”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炎以及急性膀胱炎等。
相关配伍

1、治肺结核:粤铁角蕨15g,葎草30g。煎服。

2、治膀胱炎:粤铁角蕨15g,海金沙9g,连钱草15g。煎服。(1-2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茎短,有众多须根和棕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10-20cm;叶片披针形,长12-25cm,宽7-11cm。叶片一回羽状,羽片深绿色至绿棕色,多纵向反卷,侧脉二至三回分叉;叶轴暗绿色至紫褐色,被稀疏鳞片。孢子囊群条形,沿小脉着生,囊群盖深黄棕色。质稍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铁角蕨科植物石生铁角蕨
形态特征
植株高20-5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密被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4-6毫米,基部宽约0.5毫米,膜质,褐色,有虹色光泽,边缘有小齿牙。叶近簇生;叶柄长10-22厘米,粗1-2毫米,灰禾秆色,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逐渐稀疏,上面有浅纵沟;叶片阔披针形,长12-28厘米,基部宽5-11厘米,先端渐尖并为羽状,裂片少数,几分离,顶生一片多少呈三叉状,向下为一回羽状;羽片5-12对,相距约4-3厘米,下部的对生,向上互生,斜展,有长柄(长5-10毫米),基部羽片稍大,长3-6厘米,基部宽2-3厘米,菱形,渐尖头,基部为略不对称的圆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小圆齿牙,或为片裂,往往深达2/3或几达主脉,裂片1-3片,斜向上,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6-2厘米,中部宽3-12毫米,基部上侧一片最大,先端圆截形或钝头,有细圆齿,两侧全缘;向上各对羽片均与基部的同形而略小,分裂度渐浅。叶脉两面均隆起呈沟脊状,主脉不显著,侧脉扇状分叉,斜向上,彼此密接,不达叶边。叶革质,干后上面暗棕色,下面棕色,两面均呈沟脊状;叶轴灰禾秆色,疏被与叶柄上同样的鳞片,以后脱落,上面有浅阔纵沟。孢子囊群狭线形,长4-15毫米,深棕色,斜向上,彼此密接,单生于小脉上侧或下侧,偶有不完全的双生,自主脉向外行,几达叶边,每裂片3-6枚(基部一对裂片有8-12枚),扇状排列,不甚整齐;囊群盖狭线形,棕色,厚膜质,全缘,有的开向主脉,有的开向叶边。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疏林下溪边或石灰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