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两叶

十两叶,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苞叶木Chaydaiarubrinervis(Levl.)C.Y.WuexY.L.Chen的全株。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利胆退黄,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别名 沙达木
药味 味淡
药性
归经 味淡,性平。归肝、胆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利胆退黄,祛风止痛。
主治

用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十两叶
  • 十两叶
  • 十两叶
十两叶
拼音注音
Shí Liǎnɡ Yè
别名

沙达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苞叶木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ydaia rubrinervis(Levl.)C.Y.Wu exY.L.Chen[Embelia rubrinervisLevl.;C.crenulata Hand.Mazz.;Rhamnella rubrinervis(Levl.)Reh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林中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苞叶木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幼枝被短柔毛,小枝红褐色或灰褐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4-10mm,被短柔毛;托叶披针形,宿存;叶片革质,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7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疏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疏柔毛。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具苞叶的花枝上,苞叶与营养枝上的叶片相同,但较小,花枝腋生,长6-15cm,被疏短细毛;花两性,5基数;黄绿色,萼片三角形,内面中肋凸起,中部以上有小喙;花瓣绿黄色,倒卵形,具短爪,中部两边内卷,包着雄蕊,与花瓣等长;花盘稍厚,圆形;子房球形,2室,花柱2浅裂。核果卵状圆柱形,成熟时紫红色或橘红色,长8-10mm,直径5-6mm,基部有宿存的萼筒,种子1颗,或不完全时2室,具发育和不完全发育的种子各1颗。花期7-9月,果期8-11月。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利胆退黄;祛风止痛。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十两叶

功效作用

功能

利胆退黄,祛风止痛。

主治

用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利胆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用沙达木全株6-15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骨折,跌打损伤:沙达木叶,加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民族药简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鼠李科植物苞叶木。

形态特征

苞叶木又名:红脉麦果,红脉苞叶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少有藤状灌木;幼枝被短柔毛,小枝红褐色或灰褐色,无毛。叶互生,革质或薄革质,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6-13(1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极不明显的疏锯齿或近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浅绿,无毛或沿脉具疏微柔毛,侧脉每边5-7条,上面稍下陷,下面凸起,具明显网脉,有时干后变粉红色;叶柄长4-10毫米,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托叶披针形,宿存。花数个至10余个排成腋生聚伞花序或生于具苞叶的,花枝上,近无梗或具短总花梗,苞叶与营养枝上的叶片相同,但较小,花枝腋生,长6-15厘米,被疏短细毛;花两性,5基数,花梗长2-4毫米,被疏短细毛;萼片三角形,内面中肋凸起,中部以下有小喙;花瓣倒卵圆形,具短爪;雄蕊为花瓣抱持,与花瓣等长;花盘稍厚,圆形;子房球形,仅底部贴生于花盘上,2室,每室具1胚珠,花柱2浅裂,核果卵状圆柱形,成熟时紫红色或桔红色,长8-10毫米,直径5-6毫米,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果梗长4-5毫米,被疏细毛或近无毛,1室具1种子,或不完全的2室,具发育的和发育不完全的种子各1粒。花期7-9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林中或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