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白芷(《闽东本草》)。
《闽东本草》
山矾科植物山矾的根。
《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江西草药》:"性平,味苦辛。"
清湿热,祛风,凉血。治黄疸,痢疾,风火头痛,腰背关节疼痛,血崩。
①《衡山民间草药》:"治腰痛,腰背闪挫或筋痛。"
②《闽东本草》:"凉血,退热,止咳,下气,清火,明目,散热,除湿,解郁,祛风。治风火头痛,心烦发热,黄疸,口渴,血崩,舌疮,心痛,久痢。"
内服:煎汤,0.5~1两。
①治黄疸:㈠山矾根一至二两。墩猪肚服。(《闽东本草》)㈡山矾根五钱,阴行草一两,水煎服,水酒为引,每日二剂。(《江西草药》)
②治关节炎:山矾根四两,猪蹄一只。水炖,服汤食肉。(《江西草药》)
土白芷
出自《闽东本草》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ex D·Don[S.Caudata Wa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谷、溪边灌丛中或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乔木。嫩枝褐色。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薄革质,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长3.5-8cm,宽1.5-3cm,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线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的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总状花序长2.5-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早落,阔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mm,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mm,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环状,无毛;子房3室。核果卵状坛形,黄绿色,长7-10mm,外果皮薄而脆,朱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时脱落。花期2-3月,果期6-7月。
肝、胃经
苦;辛;性平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风止痛。主黄疸;泄泻;痢疾;血崩;风火牙痛;头痛;风湿痹痛
内服:煎汤,15-30g。
1.《衡山民间草药》:治腰痛,腰背闪挫或筋痛。2.《闽东本草》:凉血,退热,止咳,下气,清火,明目,散热,除湿,解郁,祛风。治风火头痛,心烦发热,黄疸,口渴,血崩,舌疮,心痛,久痢。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矾根
1、《江西草药》:“清热利湿。”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黄疸,咳嗽,关节炎。”
1、治黄疸,山矾根15g,阴行草30g。水煎服,水洒为引,每日2剂。(《江西草药》)
2、治腹泻,山矾根l5g,胡颓子根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关节炎,山矾根120g,猪蹄1只。水炖,服汤食肉。(《江西草药》)
4、治闪挫扭伤或风湿腰痛,山矾根15g,算盘子根15g,木防己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丝虫病淋巴管炎,鲜山矾根切片,每次60-90g,炒至微黄加酒淬,露宿1夜,水煎,去渣,加鸡蛋l个入煎液中煮熟饮服。(《福建药物志》)